淡水紅樹林輕軌捷運站模擬圖

幾天前「交通部」轄下「高速鐵路工程局」對外公開發表一篇新聞稿,內容直指淡海輕軌已經準備要開始動工,新聞稿內容完整摘錄如下:

「由高鐵局辦理之「淡水捷運延伸線」(即淡海輕軌)綜合規劃報告書已於101年4月26日經交通部捷運計畫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高鐵局將參照審查委員會之審查意見修正及補充後,循程序陳報行政院審核;第一期優先路線預定於行政院核定後6年完工通車。

淡海輕軌係採歐美先進國家普遍採用的現代輕軌列車,整體路網共13.99公里,總建設經費153億元,共分綠山線與藍海線,其中綠山線的起點與淡水捷運線紅樹林站共站,而藍海線的終點與淡水捷運線淡水站共站,非常方便民眾的轉乘。第一期優先路線是從綠山線的紅樹林站到藍海線的漁人碼頭,共9.55公里14個站,建設經費約128億元。

輕軌系統可因地制宜及配合實際的營運需求與速度,採用專用路權、隔離路權及共用路權三種方式來規劃及營運,目前規劃之綠山線從紅樹林站出發進入淡海新市鎮G4站共7站係採高架方式興建(專用路權),其它各站與藍海線是以平面方式興建(隔離路權)。輕軌的路軌可鋪植草皮並採緣石或高低差等方式與其他車道有效隔離;至於大家最關切的如何進入淡水老街問題,由於道路較窄,原則會參考歐美先進國家現有運行方式及考量觀光因素,讓輕軌列車與道路車輛及行人可共用路權,但以輕軌系統行駛優先,這部分尚待第一期優先路網運作順暢及當地民眾支持同意下才會推動。

輕軌系統造價較一般捷運系統低廉,但也具備捷運系統準點、安全、便捷、舒適等特性,更具有悠閒自在的感覺,輕軌車廂可搭配城市的意象,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造形,成為城市美麗的移動地標,低底盤設計可便利嬰兒車、輪椅及行動不便之民眾進出車廂,是極為友善的運輸系統。淡水具有好山好水等優質條件,未來淡海輕軌完工通車後,將是北台灣第一條輕軌,預期將可帶動新市鎮及舊市區的發展,促進整個淡水地區的商業活動及經濟繁榮。(聯絡人:第七組 王祈財組長  聯絡電話:0912-630-939)」

新聞稿內容將輕軌系統視為淡水觀光產業的一大利器,並指稱將帶動舊市區的發展,促進淡水地區的商業活動與經濟繁榮–––放屁。

淡水與台北之間雖然只有區區 20 公里,小編自己開車走這段路也有數年之久,深刻瞭解淡水有極嚴重的交通問題,並且這段道路亟需進行積極有效的交通改善計劃。

可是對於政府打算弄個幾條輕軌,就想解決淡水交通問題的美夢,我個人始終都是持保留態度;就連輕軌是否為最佳解決方案,或許也沒人敢掛保證。

相反的,當輕軌開始施工,淡水的交通肯定將進入最黑暗的時代。但是淡海輕軌是否能真正解決交通與產業問題?

我認為一點辦法也沒有,「淡海輕軌的90%用處,只能提供淡海新市鎮住民轉乘捷運使用。

大家只要多想一想,應該就能瞭解我的立論基礎。當你自己無論是從淡水往台北方向,或是從外面要進來淡水,通常什麼時候才是塞車塞得最嚴重的時刻?

如果我告訴你,這個答案是「平日的上、下班」這段時間,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但是這代表只有這個時段才是輕軌應該發揮作用的時候,但是這個時段有誰需要進出淡水?

淡海新市鎮的居民嘛!這跟舊市區有任何屁關係?這又跟睡到曬屁股才起床的遊客有屁關係?

淡海輕軌的唯一意義,就是為了將淡海新市鎮變成台北市的衛星土地,好多塞一些蠢到以為淡水離臺北很近的通勤族,讓他們願意花不值得的大錢,買下又濕又冷、人氣渙散,到了夜晚像是鬼城的高樓大廈套房

前面提到的是淡水本地人的觀點,如果是從觀光客的角度來看,最容易塞車的時間則變成進淡水方向是白天,出淡水方向是傍晚以後,基本上塞不到車的啊!

但是無論如何是白天或晚上塞車,我接下來要探討「假日塞車」的本質。

我們仔細思考一下,輕軌的終點 — 漁人碼頭,是否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呢?

小橋、海景、夕陽,以及………?海鮮餐廳?

等等,魚是從哪裡的?淡水河有重金屬污染,沙崙外海有廢水排放,那港口的海鮮是?(靜默…)

所以我不懂了,如果政府打算發展觀光,卻又想將觀光客導入沒有實質商業利益的漁人碼頭是為哪樁?難道他們認為想去住淡水福容飯店的人,會寧願搭捷運來嗎?那他們又該怎麼安排其他行程?搭捷運回家再開車?

現在淡水在假日塞車的主因,根本不是塞在那些打算在老街上玩耍的人,也不是住在淡海新市鎮的人要回家,這一點可以很容易從淡水內部的交通流量或停車輛判斷出來。許多人願意塞在淡水外邊,純粹是因為這條馬路是通往北海岸的唯一道路!所以政府請別再用建輕軌,讓交通更順暢這種呆呆口號了。

「難道淡水的交通問題真的無解?」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非也非也,我認為政府打算用在輕軌捷運上的總預算已高達 128 億,大可用來購買 20 部電動公車,設定 10 公里往返路程,每相距 1 公里就有 1 台公車在專用道路上行駛,這樣子只需要花 2 億

之後,將剩餘預算 126 億再分 20 年,共 7300 天使用,這樣一來,每天的預算便高達有 172 萬,淡水人與觀光客甚至可以免費搭公車,世界上有不少觀光城市就是這樣在執行計畫。

至少我肯定,在民國 107 年以前,交通只會因為這種大規模的建設而更加混亂,這代表淡水交通還得亂上 6 個年度。不過只要交通能更好,那就算花上 7 年也無所謂,但是誰能保證交通會更好?

我認為會更糟,只要主事者繼續認為光靠建設就能解決問題的想法還沒改變之前。好歹,政府可以先限制假日的外車進入鎮裡,讓我們看看將來需要的執行魄力。

淡水輕軌,最大的功用壓根兒只是用來炒熱新市鎮的房地產。而房地產被炒熱,住戶變多,汽車就更多。但是聯外交通沒有改變境外腹地也沒有擴大到頭來汽車只會更塞,馬路只會更擠,民眾只能繼續做「淡江大橋」的美夢。

淡水與周遭地區一直有許多大規模建設準備或是正在在開發中(也是建設公司與投資客的美夢),引來許多正反兩派的聲音在角力著,包括台北港、淡江大橋、紅樹林快速道路、輕軌系統等等。

其中就屬淡水輕軌系統的爭議性應該最小,因為輕軌打算開發的路段,是淡金公路與淡水老街,其中淡金公路那段是用來推銷新市鎮,而老街那段是給觀光客使用。

「等等,那淡水其他住戶呢?」很抱歉,無涉。

政府花了人民一百二十七億的納稅金,就是為了幫建商造橋鋪路,大善人一個。

我順便舉幾個網路上常見的論調給大家看看:

  1. 蓋了輕軌,交通會更好。
  2. 反對淡水重要建設的人,極少數是真正住在淡水的人,他們不懂塞車之苦。

有關輕軌與交通的關係,我已經在前面說明,實在很難說該二者間具有可以成正比的關係,難道有人會認為塞車是塞老街?

我住在淡水,我也懂塞車之苦,但是我更懂其實只要靠規劃與清除一些障礙物(例如淡水往竹圍方向上的許多違建物),便能讓交通問題舒緩(畢竟塞也就只塞上下班跟假日時段)。光是為了承受塞車之苦,而將希望寄託在不可知的未來,這是鄉民的徵兆之一。

你能相信嗎,淡江科學園區前方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的轉換時間,南北向與東西向是完全相同的,你曉得有多少笨蛋如我也,常常在非上下班時段,就在那個路口等著完全沒車通過的紅綠燈。

你又知道在同樣的那個路段,一條好好的馬路卻被切成多少小段,而這種粗糙的設計,其實完全可以透過在聚落內部構築導向道路解決。

這一切,都是規劃失誤所造成的問題,也是許多學者專家想跟政府建議的事項,但似乎永遠沒有蓋新建設來得有魅力。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