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開發

  • 守護淡水天際線 新建案限高145公尺

    守護淡水天際線 新建案限高145公尺

    中華民國臺灣省新北市淡水地區,背大屯山、面淡水河,天然的山海美景數不勝收。但是隨著外來人口大量移入,建商越來越高的建築不斷玷污了這份自然景觀,也造成當地人的城市化負擔越來越重。

    先前我國對於建物限高缺乏明確依據,在認定是否遮蔽山景時,經常出現爭議。新北市政府明定各街廓建物天際線高度,至少保留20%山景,最高建物海拔高度145公尺。該提案通過新北都委會大會審議,已在5月發布實施。

    依原先淡水(竹圍地區)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自淡水河對岸八里觀看,山坡地建物至少保留後側大屯山自然天際線20%高度不受遮蔽,但若與基地前側或兩側現有建物高度落差太大,可經都設委員會同意後放寬高度,產生「和諧天際線」。

    不過,原以八里6處人潮匯集點視角為判斷依據,但因角度不同、距離過遠、不符現實等問題,加上和諧天際線缺乏明確標準,建築設計單位製圖時經常出現落差,難以依循;另也有建商在山坡規畫26層樓高海景住宅,被周邊住戶質疑阻擋景觀及安全疑慮,但經審議後卻是合法,引發爭議。

    城鄉局表示,為解決疑義,已就都市計畫範圍內山坡地可建築基地,全面進行高度數值分析,淡水竹圍地區共分為143個街廓明訂限高,最低48公尺、最高145公尺,將作為未來開發及建築設計原則,降低執行爭議,並簡化都市設計審議程序。

    城鄉局說明,現有建築物最高海拔高度為178公尺,已通過都設審議委員會的建案不受影響,新規定預計5月正式上路,較原核定高度差異約在1至3層樓左右。

  • 在政府與商人周旋間逐漸逝去的淡水古蹟歷史與文化

    在政府與商人周旋間逐漸逝去的淡水古蹟歷史與文化

    新北市政府對淡水的重建老街擴建計畫,自從被淡水民眾自發性社會運動給打消念頭後,卻依然對於清水巖祖師廟周圍的道路開發自始不曾中斷。近日淡小編看到公視一篇報導《淡水消失了》,發現就算是已經被列為市定古蹟的建築,政治人物們依然想動用權力將無辜的歷史建物給改遷他處,但是當建築本體從原始土地的記憶中消失後,除了磚瓦夠老,木頭夠腐外,本身的歷史意義早已蕩然無存。

    新北市淡水區,議員蔡錦賢來到市定古蹟施家古厝前,指控古宅擋到道路開發,要求遷移古蹟,盡速開闢重建街的道路。他表示,淡水6號道路在1989年就完成徵收,2005年卻指定施家古宅為古蹟,原地進行修復,造成道路無法施工。…淡水在變,更多開發,更多高樓,取代歷史建物,以歷史文化聞名的古鎮,漸漸變成現代商城,申報世界遺產的願景,在更新的街區,傾毀的老屋間,如同一種反諷。當所有歷史景觀,淹沒在開發巨輪下,淡水終究走向消失命運。

    節錄自《淡水消失了》。

    淡水老街(河岸邊)不斷被拆除的舊建築。
    淡水老街(河岸邊)不斷被拆除的舊建築。

    淡小編記得在十幾年前還是學生時,淡水河岸邊還保有一整排典雅清幽的日式古建築,雖然象徵的是日本殖民時代的歷史,但是建築本體本身修復起來並不困難。然而,當時的台北縣政府同樣假發展觀光之名,打算強硬拆掉河岸邊那排老屋,因此有一群年輕人出面抗爭希望政府能保留成古蹟,給後代子孫們一個見證。

    記憶中應該是民進黨籍的蘇貞昌時任台北縣長,台北縣政府竟在一夜之間派出許多重機具,強硬而快速地破壞掉河岸邊一整排以現今標準早已是古蹟的日式老房子(當時古蹟法尚不周延)。

    後來蘇貞昌拆掉的老屋現址,就是現在河岸大榕樹旁的幾間咖啡館所在地。因此淡小編即使再如何喜愛咖啡,到世界各國也一定會去當地咖啡館逛逛,唯獨淡水河岸那幾間,從此一次都不再願意前去。

    不過由於年代久遠,記憶已經開始有點模糊,如果淡小編指涉的人事物內容如果有錯誤,還望請淡水先進們協助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