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蹟

  • 淡水紅毛城古蹟維護,部分區域4月起暫停開放參觀

    淡水紅毛城古蹟維護,部分區域4月起暫停開放參觀

    淡水紅毛城(Fort San Domingo)宣布自中華民國112年4月27日起,部分區域暫停開放參觀,進行英國領事官邸修復工程。這項工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淡水紅毛城的完整性和美觀,同時也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必要措施之一。

    淡水紅毛城是台灣島上的重要歷史遺產之一,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然而,古蹟的維護需要不斷進行修復和保護,因此淡水紅毛城的部分區域將於近日起暫停開放參觀。

    淡水紅毛城管理單位方面表示,他們非常抱歉這次暫停參觀可能給遊客帶來不便,但這是為了淡水紅毛城的長遠發展和保護而必要的措施。讓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能重新為遊客們呈現一個更加美好的淡水紅毛城。

    淡水紅毛城的修復工程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暫停參觀的部分區域也將持續相應的時間。詳細的受影響區域和開放時間等細節,管理處也會進一步公布。

  • 淡水除了夕陽還有什麼?深淺兼顧的旅遊懶人包,一次搞定!

    淡水除了夕陽還有什麼?深淺兼顧的旅遊懶人包,一次搞定!

    淡水是臺灣島北部最著名的觀光景點,每到假日總是人潮湧動,但對於一些遊客來說,這裡似乎除了夕陽之外沒有太多特色,特別是在小吃和景點方面。不過,淡水小鎮裡頭其實還有許多值得一遊的地方。

    首先,淡水的自然景觀是台灣最頂之一,沿著河岸漫步,欣賞河流與山脈的交錯美景,非常令人愉悅。此外,淡水除了自己開車外,還可以搭乘捷運或公車到達,不僅有老街古蹟等歷史文化景點,還可以搭乘渡船到達八里,欣賞淡水河的寬闊風光。

    其次,淡水的老街、學校、古蹟和觀光港口都是非常值得一遊的地方。在老街上,你可以品嚐當地的小吃,如鐵蛋、阿給和淡水魚丸,也可以欣賞街頭藝人的表演。此外,淡水還有許多歷史古蹟,如紅毛城滬尾砲台(北門鎖鑰)和淡水福佑宮等,展現了淡水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另外,淡水老街沿線新設置的一些綠地廣場有著很大空間,而且離各地景點都很近,非常方便遊客花一下午隨意閒晃。而且每到假日都會有許多活動和展覽,如齊柏林展場空間,會定期更換展區內容,增加了遊客的選擇。

    總結而言,淡水雖然沒有特別出色的小吃(像是阿給就只是很平常的油豆腐包冬粉而已)和景點,但它卻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而且交通非常便利,遊客可以在短時間內遊覽許多景點。因此,淡水小鎮是一個非常值得一遊的地方,遊客可以在這裡享受美食、文化和自然的饗宴。

  • 淡水滬尾砲台《消失的後門》

    淡水滬尾砲台《消失的後門》

    淡水小鎮,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景點「滬尾砲台」(Hobe Fort),因其上存留臺灣巡撫劉銘傳親題石碑,又常被稱「北門鎖鑰」。

    它是一座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古蹟,也是筆者平常沿著淡水宗烈祠、老淡水高爾夫球場散步時會經過的人煙稀少之地。

    現代因應觀光化浪潮,砲台建築與周邊環境已經過一番整理。在入口處前方,甚至設置了一個煞風景的收費亭,每到了傍晚就會用鐵鍊把路封住,頗浪費砲台建築外側的環繞步道的空間潛力。

    最近散步經過的時候,筆者還發現淡水古蹟博物館不曉得從哪裡弄來了幾尊像大砲的大砲(?),就設置在清朝時代原本規劃的砲座上,讓參觀民眾更容易走入百年前的爭戰氛圍(原始幾尊大砲在日據時代就被日本人帶走佚失了)。

    還只是十幾年前的時候,參觀滬尾砲台可不像現在這般有距離感,是一種更融入淡水人生活的親切感。我小時候還會從砲台外側的陡坡,試圖爬上城牆上呢——而且不怕被罵。

    這張《消失的後門》是少數淡水人才會知道的過去式,從我最早有記憶的一道可以自己手動開關的木門,到後期直接開了一個通道。

    下圖是當年的路標,可以看見還是臺北縣時代。現在已經被荒煙蔓草給隱沒了。

    淡水滬尾砲台《消失的後門》 Hobe Fort Back Door Tamsui ROC
    消失的臺北縣路標

    以前可以繞著砲台周圍城牆走到後面,再從後門接上外面的馬路,整個參觀動線相當順暢。

    從下面照片還能清晰發現,原本的護牆上留有樓梯的設計,是當初建造者特意留下的後門通路,今日卻遭管理單位無端廢棄不顧。

    淡水滬尾砲台《消失的後門》 Tamsui Hobe Fort Back Door
    滬尾砲台周邊步道與後門樓梯

    現在可能為了收費,管理單位乾脆把路直接堵上,等於又得再繞一大圈回到前門。只是他們又懶得整理,所以現在經過時,整個氛圍看起來,就變成像是在拍什麼恐怖片了。

  • 2017 元旦升旗地點曝光!首次移師淡水海關碼頭舉辦

    2017 元旦升旗地點曝光!首次移師淡水海關碼頭舉辦

    每一年的元旦(1月1日),各地縣市政府都會舉辦元旦升級典禮,新北市政府繼貢寮三貂角看曙光、板橋市民廣場登高健身等活動後,明(2017)年元旦升旗典禮將首度移師淡水海關碼頭舉辦。升旗結束後,更將帶領民眾健走,沿途串連淡水多個古蹟景點,還有闖關送紀念品的遊戲,讓民眾「健康活力」迎接2017年。

    新北市淡水海關碼頭園區是台灣在清代管理全台關稅的碼頭重鎮,至今保留全長150公尺的重力式岸壁構造碼頭,還有15根「繫船石」及當年供船舶停靠的登船口,並有1棟洋樓、2棟倉庫,及百坪綠地。近年整修後重新開放,是欣賞淡水夕照著名景點。

    新北市民政局代理主秘陳怡君說,海關碼頭腹地夠大,適合舉辦大型活動,雖然因地理方位不能看到曙光,但也能欣賞日出後的淡水河景,加上與紅毛城遙遙相望,十分適合新的一年「懷念過去、展望未來」,加上交通方便,搭捷運就可抵達。

    淡水海關碼頭地圖。
    淡水海關碼頭地圖。

    2017年新北市元旦升旗也延續運動風,升旗後將規畫全程約1到2小時健走行程,沿途串連多個淡水古蹟、景點,並有闖關活動,歡迎民眾屆時換上適合運動裝備,一起來「揮汗活力迎新年」。

  • 淡古文創工坊:招募創作者免費進駐 使用寬敞歷史文化空間

    淡古文創工坊:招募創作者免費進駐 使用寬敞歷史文化空間

    淡水古蹟博物館得忌利士洋行後棟搖身變成「淡古文創工坊」,結合淡水文創與歷史文化,拓展藝文發展新面向。即日起招募創客免費進駐,扶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促進不同領域創作者交流,讓創作者在淡水的自然與人文風情中,激盪出不同的創意。

    近日打造完成的淡古文創工坊位於熱鬧的老街後段,地理位置方便,擁有124坪的寬敞空間,有14席工作區、靜態展覽區、展覽準備、懶骨頭交誼區及儲藏區。還提供全新的3D列印機、桌上型鑽床、砂輪機、線鋸機等,讓青年創業者在沒有資金壓力下,可以免費使用一年,作為個人工作區域。

    淡古文創工作坊提供個人工作桌與機具設備(圖片/新北市政府)。
    淡古文創工作坊提供個人工作桌與機具設備(圖片/新北市政府)。

    除此之外,淡水古蹟博物館也將與文化創意相關產業及學術單位合作,安排系列主題講座,一方面可增加交流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透過產官學的互動,尋求將創意產品切入市場的契機。創作者也可展示進駐期間的成果,分享文創開發經驗,推廣社區與校園活動,使得淡古文創工坊成為創意平臺,展現創作者的才能。

    淡古文創工坊前身為得忌利士洋行的「輸入品倉庫」,為進口貨物的存放空間,見證清朝臺灣開港及北臺灣航運發展歷史,中柱式木屋架和拉力桿構成的屋架,支撐屋頂載重,是這棟建築的特色。歷經數個時代變遷與改建,現在作為創客基地,融合歷史與創新,提供青年擁有工作空間。

    擁有127坪寬廣空間的淡古文創工作坊(圖片/新北市政府)。
    擁有127坪寬廣空間的淡古文創工作坊(圖片/新北市政府)。

    即日起至11月17日開放報名進駐淡古文創工坊徵選,青年創作者可發揮所長,在文創領域嶄露頭角,詳細招募訊息請洽中華民國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官網(連結),有興趣的文創工作者,要趕快把握機會報名喔!

    淡古文創工作坊接待櫃檯一景(圖片/新北市政府)。
    淡古文創工作坊接待櫃檯一景(圖片/新北市政府)。

    淡古文創空間聯絡資訊

    • 聯絡人: 黃小姐
    • 聯絡單位: 中華民國臺灣省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聯絡電話: 02-26212830轉221
    •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 小白宮藝展/使用廢紙混合陶瓷泥漿所創作的精雕玫瑰花

    小白宮藝展/使用廢紙混合陶瓷泥漿所創作的精雕玫瑰花

    位在淡水書色古香的文化路上,古蹟博物館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現正展出「私絮的空白─林昶戎個展」藝文活動。現場共呈展林昶戎的六組作品,分別為「空白」、「共同體」、「海市蜃樓」、「洄流」、「現代戰士」及「冰封記憶」,主要應用媒材為陶瓷,各組創作發想來自生活經驗、身邊物件,展期到十二月廿五日。

    林昶戎出生成長於台東,在台北生活十年後再返鄉,深刻體會城鄉間的生活步調差距和情感的疏離。

    此次創作取材主要來自生活體驗,例如,原本只能丟進紙類回收箱中的廢棄紙張,在其巧手混合陶瓷泥漿後,竟可燒製成為一朵朵的玫瑰花,收於玻璃杯中。紙張就此有了新生命,重新活了過來,且成為永恆的存在,本書寫在紙上的文字,也封存了下來,同時象徵著書寫時當下的意念也收藏進了玫瑰花。

    用過的廢紙在藝術家林昶戎的巧手下,結合陶瓷泥漿而作成陶紙,燒製出朵朵玫瑰花。(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
    用過的廢紙在藝術家林昶戎的巧手下,結合陶瓷泥漿而作成陶紙,燒製出朵朵玫瑰花。(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

    林昶戎認為,陶瓷創作相當契合小白宮室內空間深色木質地板,當年設計的壁爐、煙囪、採光與通風,整棟建築就是個「家」,選定作為展覽地點。

    藝術家林昶戎與作品「現代戰士」合影。
    藝術家林昶戎與作品「現代戰士」合影。(淡水古蹟博物館提供)

    淡水古蹟博物館指出,小白宮建於一八六六年,建築擁有白色拱門迴廊、寬闊河面景致,屬於典型的殖民地建築,長期以來每年都受理藝術創作者免費申請使用展覽空間,鼓勵創作。

  • 淡水古蹟博物館全員巡檢,守護重建老街香草香。

    淡水古蹟博物館全員巡檢,守護重建老街香草香。

    淡水古蹟博物館肩負守護淡水33處古蹟及歷史建築的使命,每月都派出館員與志工巡視檢查各處文化資產,以傳承古老建築的豐富生命史,例如淡水第一條商業街─「重建街」上的「14號街屋」,在過去曾是漢藥房,如今成為「香草街屋」,不但延續老房子的生命,也讓這條充滿歷史的街道,多了陣陣香草香。

    重建街14號街屋因應山坡地形而建,建築內部呈現高低起伏,日據時代曾是陳其宗醫師居住其中,並開設漢藥房,常常有人來藥房向陳醫師請教漢文(當時對「中文」的稱呼)。後來這棟街屋由香草街屋負責人蔡以倫的祖母買下,並在2009年公告為縣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這棟房子除了建築形式和空間利用充分代表1930年代的建築風貌,也承載蔡以倫對祖母滿滿的情感和回憶。

    蔡以倫的祖母過去曾在淡水下圭柔種植農作物,再帶回重建街販售,如今蔡以倫也在下圭柔種植香草,堅持不灑農藥,並在重建街街屋經營起「香草街屋」,除了販售香草,也開設課程推廣香草相關知識。負責巡檢重建街14號街屋的館員吳佳蓉,經常向香草街屋的老闆蔡以倫請教種植香草和各式香草舒壓放鬆的知識,並嘗試在住家附近栽培,她說:「因為開始栽種香草,現在會更關心周遭的生活環境。而且香草真的很療癒,每次到重建街巡檢古蹟,都讓我重新愛上淡水。」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古蹟之管理維護,包括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等事項」,因為淡水地區古蹟及歷史建築涵蓋範圍廣大,為了早期發現古蹟的損壞情形,淡水古蹟博物館由館員及志工認養文化資產,每月定期巡檢,記錄建築的外觀、結構、排水、有無植物危害等等,必要時通報維修。 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柏麗梅表示,「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上,淡古希望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定期巡檢除了維繫古蹟壽命,也讓館員和志工更加深入認識淡水豐富的歷史與人文。」

  • 淡水人教你規劃旅遊行程,一次把淡水玩透透

    淡水人教你規劃旅遊行程,一次把淡水玩透透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求救文章《求救 淡水行程順序安排》,發問者在詢問淡水的各個熱門景點,應該要如何安排動線才會比較順暢。看起來應該是他們老師出的回家作業,不過我一時手癢還是幫忙排了幾個行程。

    如果你下次打算來淡水玩,卻不曉得該如何安排路線,我們非常歡迎你把這篇文章當作參考!

    行程一,搭乘捷運抵達淡水:

    在你抵達淡水後,淡水捷運站周圍有下面兩個景點可以先前往參觀:

    1. 淡水文化園區(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又稱穀牌倉庫):緊鄰淡水捷運站,因為地理位置相對於淡水老街,因此不容易受到關注。由於有入園時間限制,所以我特別安排在抵達淡水後的第一站。
    2. 二級古蹟「鄞山寺」:鄞山寺是淡水所有觀光景點中,交通規劃最不方便的。我會排在這邊應該還算恰當,至少往回走到大馬路,可以直接到公車站往後面景點出發。

    接著,在完成(如果對廟宇古蹟沒興趣可以直接跳過)本行程後,接下來可以選擇下面兩個行程:

    行程二,在捷運站右側公車區搭公車:

    淡水捷運站周圍一共有兩處搭乘公車的地方,一是捷運站右側,一是捷運站外馬路正對面的傳統公車站。

    一般來說淡水區內的公車路線都是在捷運站右側搭乘即可,省去繞一大圈穿越馬路的麻煩。不過要是你打算往北海岸(例如白沙灣、三芝)前去,則是要到對面轉搭公車。

    在捷運站右側的公車區,可以搭乘到如下景點:

    1. 紅毛城:城內古堡旁有密道可以直接進入真理大學。
    2. 真理大學淡江中學小白宮:這三處景點都位在同一條「真理街」上,也是淡水最密集的學區中心。逛完紅毛城出來後可以沿著馬路向上走就能依序逛完這三處景點。同時還有三家知名「阿給」老店位在真理街上,不過我自己不推薦現在的文化阿給,真正的老牌阿給或是三姊妹的阿給比較符合我的口味。
    3. 忠烈祠北門鎖鑰、和一滴水博物館:可以選在紅毛城外等待前往忠烈祠與北門鎖鑰的公車,或是可以直接徒步走去,步行時間大約 5 分鐘。

    如果你不怕走太多路的話,我建議可以從捷運站搭公車,在「重建街口」下車,然後沿著「真理街」向山坡上走去,這樣就可以依序逛著「阿給店」、「小白宮」、「淡江中學」、「真理大學」、「紅毛城」、「一滴水博物館」、「忠烈祠」以及「北門鎖鑰」。(如封面照片所示)

    逛完行程二後,淡水區比較大的景點就剩下「淡水老街」以及「漁人碼頭」兩處(對,淡水比較知名的景點就是這麽少)。

    行程三之一,接續行程二,搭公車返回捷運站:

    在參觀完北門鎖鑰後,你可以決定是要直接在古蹟門外搭乘公車返回捷運站,或是徒步往捷運站方向移動。如果你決定搭乘公車先返回捷運站再慢慢逛淡水老街,那下面這些老街景點的順序會是你逐一拜訪的。

    • 淡江戲院;
    • 淡水河畔;
    • 屎礐渡頭(淡水小吃街附近);
    • 福佑宮;
    • 香樹街屋;
    • 戀愛巷(我不曉得這是什麼東西,應該是被有心人創造出來的景點);
    • 清水巖祖師廟;
    • 淡水長老教會禮拜堂;
    • 滬尾偕醫院;
    • 紅樓(現在是餐廳);
    • 滬尾漁港。
    2012年5月19日的淡水老街(小吃街)影像紀錄。
    2012年5月19日的淡水老街(小吃街)影像紀錄。

    或,行程三之二,接續行程二,徒步走回捷運站:

    如果你喜歡走路,在參觀完北門鎖鑰後,可以沿著馬路往淡水捷運站方向移動,沿途會有翠綠的大樹、波光粼粼的淡水河畔盼隨左右,在清爽的秋季走起來會格外舒服。

    從北門鎖鑰接回中正路(淡水老街)大約需要走上十來分鐘,也可以搭公車到中正路後端[2]再按鈴下車,從中正路尾巴往捷運站方向移動時,下面這些老街景點的順序會是你逐一拜訪的。。

    • 滬尾漁港;
    • 淡水長老教會禮拜堂;
    • 滬尾偕醫院;
    • 紅樓;
    • 香樹街屋;
    • 戀愛巷;
    • 清水巖祖師廟;
    • 福佑宮;
    • 屎礐渡頭;
    • 淡江戲院;

    行程四,淡水捷運站:

    回到淡水捷運站,如果時間還充裕,可以再一次搭公車直達漁人碼頭,欣賞頗負盛名的台灣八景之一的夕陽落日。

    或者,可以直接搭乘捷運返回溫暖的家裡。

    當然了,如果決定要在淡水住上一晚,也可以在淡水捷運站轉搭公車到淡水小鎮內各處的民宿與旅館囉[3]。

    延伸閱讀/推薦附錄

    1. 淡水景點地圖,歡迎大家共同編修
    2. 中正路就是一般人稱的淡水老街,但是現在的老街一點都不老,所以淡水人已經很少人再以老街稱之。
    3. 線上預定淡水優惠住宿旅館、酒店
  • 在政府與商人周旋間逐漸逝去的淡水古蹟歷史與文化

    在政府與商人周旋間逐漸逝去的淡水古蹟歷史與文化

    新北市政府對淡水的重建老街擴建計畫,自從被淡水民眾自發性社會運動給打消念頭後,卻依然對於清水巖祖師廟周圍的道路開發自始不曾中斷。近日淡小編看到公視一篇報導《淡水消失了》,發現就算是已經被列為市定古蹟的建築,政治人物們依然想動用權力將無辜的歷史建物給改遷他處,但是當建築本體從原始土地的記憶中消失後,除了磚瓦夠老,木頭夠腐外,本身的歷史意義早已蕩然無存。

    新北市淡水區,議員蔡錦賢來到市定古蹟施家古厝前,指控古宅擋到道路開發,要求遷移古蹟,盡速開闢重建街的道路。他表示,淡水6號道路在1989年就完成徵收,2005年卻指定施家古宅為古蹟,原地進行修復,造成道路無法施工。…淡水在變,更多開發,更多高樓,取代歷史建物,以歷史文化聞名的古鎮,漸漸變成現代商城,申報世界遺產的願景,在更新的街區,傾毀的老屋間,如同一種反諷。當所有歷史景觀,淹沒在開發巨輪下,淡水終究走向消失命運。

    節錄自《淡水消失了》。

    淡水老街(河岸邊)不斷被拆除的舊建築。
    淡水老街(河岸邊)不斷被拆除的舊建築。

    淡小編記得在十幾年前還是學生時,淡水河岸邊還保有一整排典雅清幽的日式古建築,雖然象徵的是日本殖民時代的歷史,但是建築本體本身修復起來並不困難。然而,當時的台北縣政府同樣假發展觀光之名,打算強硬拆掉河岸邊那排老屋,因此有一群年輕人出面抗爭希望政府能保留成古蹟,給後代子孫們一個見證。

    記憶中應該是民進黨籍的蘇貞昌時任台北縣長,台北縣政府竟在一夜之間派出許多重機具,強硬而快速地破壞掉河岸邊一整排以現今標準早已是古蹟的日式老房子(當時古蹟法尚不周延)。

    後來蘇貞昌拆掉的老屋現址,就是現在河岸大榕樹旁的幾間咖啡館所在地。因此淡小編即使再如何喜愛咖啡,到世界各國也一定會去當地咖啡館逛逛,唯獨淡水河岸那幾間,從此一次都不再願意前去。

    不過由於年代久遠,記憶已經開始有點模糊,如果淡小編指涉的人事物內容如果有錯誤,還望請淡水先進們協助指正。

  • 1314 隻超萌 Woody 熊大軍來襲 快閃攻佔淡水紅毛城

    1314 隻超萌 Woody 熊大軍來襲 快閃攻佔淡水紅毛城

    至今已將近 400 年歷史,從清朝開始佇立在淡水河畔的中華民國國定一級古蹟「紅毛城」[2],向來就是國內外眾多旅客前來淡水(Tamsui / Danshui)時的必訪之地。最近淡水古蹟博物館[1]為慶祝十週年館慶活動「淡水古蹟遇見幸福」,特別帶來總數 1314 隻的 Woody 熊大軍,將會在接下來十天內快閃紅毛城。

    Woody 熊大軍快閃紅毛城活動,共有 1314 隻 Woody 熊將會出現在淡水紅毛城園區內的「英國領事官邸」。活動時間自即日起一直到 9 月 20 日下午閉館截止,難得可以在淡水看到有趣的超萌熊大軍來襲,請淡水當地民眾以及前來淡水遊玩的旅客千萬不要錯過這難得的 Woody 熊快閃活動。

    另外,這 1314 隻 Woody 熊除了背上刻有「Fall in love Tamsui」的幸福詞語外,每隻小熊身上都還藏有一組代表幸福的密碼,看看你能不能發現囉。

    當大家抵達位在淡水河畔旁的紅毛城後,沿著步道慢慢走上山坡,就能發現位被綠色植物團團圍繞住的古建築物,那便是淡水赫赫有名的英國領事官邸古蹟。現在只要在 20 日之前,當你踏進官邸大門後,就能在入口處發現下圖的現代化招牌,上面講解著關於「幸福 1314 Woody 熊溫柔佔領紅毛城」的相關活動資訊。

    淡水紅毛城_Woody_Bear_木偶熊展場告示牌_Vedfolnir
    Woody 熊展場告示牌(攝影/Lin Jin-Liang)。

    沿著參觀方向指示牌,魚貫進入一樓的左側房間後,就能發現這次 Woody 熊所快閃佔領的官邸客廳。第一眼看到如此數量龐大,多達 1314 隻的 Woody 熊恣意的或坐或站或戰鬥或休息地散落在客廳各個角落,歷史風味與超萌熊味的結合,也能產生饒富趣味的一種景致。

    淡水紅毛城_Woody_Bear_室內一景_Vedfolnir
    被大量木偶熊快閃佔據地官邸客廳一景。

    從比較低的地板角度來看,大量的 Woody 熊在地板上排排站的模樣相當壯觀。

    淡水紅毛城_Woody_Bear_室內地板一景_Vedfolnir
    客廳地板上各種姿勢的木偶熊。

    就連椅背上也有各種姿勢的 Woody 熊到處耍萌。(迷之音:3M Scotch 高效貼土露餡了。)

    淡水紅毛城_Woody_Bear_坐在椅背上的熊_Vedfolnir
    坐在椅背上的木偶熊。

    身形雖小,但是每一隻木偶熊的細節都做得相當精緻。

    淡水紅毛城_Woody_Bear_對到眼的熊_Vedfolnir
    跟鏡頭對到眼的木偶熊。

    還能發現有偷偷在壁爐檯面上打架的 Woody 熊,可愛的姿勢讓人想伸手去逗弄他們(迷之音:不可以喔,小朋友不要學)。

    淡水紅毛城_Woody_Bear_戰鬥訓練的熊_Vedfolnir
    戰鬥訓練中的熊。

    紅毛城園區內還有許多地方都充斥著 Woody 熊的身影,他們超萌的身影就連在販賣機上都隨處可見。

    如果你在 20 日之前計畫前來淡水旅遊,建議大家可以特別前往紅毛城一探究竟。細心尋找 Woody 熊出現的身影,順便拜訪那一間被數量眾多的 Woody 熊快軍團閃佔據的英國官邸客廳。

    淡水紅毛城_Woody_Bear_室外飲料販賣機_Vedfolnir
    紅毛城室外飲料販賣機。

    最後,當大家參觀完 Woody 熊,走出英國領事官邸時,如果你在旁邊草坪上看到白鷺鷥,請保持一定距離欣賞就好,千萬不要去追趕牠們。尤其是有一隻白鷺鷥的腳已經受傷,連在草坪上走路覓食都一直跌倒,請留出空間讓牠能安心覓食。

    我當天就遠遠看到有兩位大陸來的阿姨為了拍牠,在草坪上一直追牠 (喵的)。

    延伸閱讀
    1.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官方網站。
    2. 淡水紅毛城又被稱作滬尾堡,1628 年由西班牙人首次建成的第一代城堡的古名是聖多明哥城(Fort San Domingo)。
  • 淡水小鎮的現在、過去歷史以及未來

    淡水小鎮的現在、過去歷史以及未來

    在臉書上總能發現許多有趣的歷史痕跡。今天發現楊燁先生翻拍的一張照片,那是他的收藏書之一:《淡水是風景的故鄉》(臺灣書店, 1983),書籍作者是李魁賢先生,書本的封面用的是王行恭先生的照片,就是這張照片勾起許多人的回憶與感概。

    在王行恭先生的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是30年前的淡水風貌,從角度與影像的壓縮感來推斷,攝影師應該是站在八里挖子尾街(或淡水河上)的位置,朝淡水鎮的中心方向使用望遠鏡頭進行拍攝。

    可以看見整個淡水小鎮的古樸風貌以及野山的茂密綠叢。如果是現在再看的話,別提河岸邊的老舊建物早已改建,就連大屯山山坡上也蓋滿了一棟又一棟的豪華別墅。

    這本書本的出刊的日期是民國72年,看到這個年份便讓我想到這張照片拍攝的同時,婉蓁ㄚ頭正好聒聒墜地誕生於淡水,這正是她出生那時的淡水小鎮的風貌,這可讓我更加喜愛淡水了。

    淡水是風景的故鄉
    淡水是風景的故鄉(翻拍 / 楊燁臉書網址)

    如果光是看到上面照片,上面也沒寫名字的話,許多人可能也就根本認不出這竟然是我們所居住的美麗淡水。

    即便是筆者這種老淡水人,如果把唯一還算熟悉的馬偕教堂給遮起來的,可能也需要認識一段時間才能發現,原來這就是淡水。

    自然的山脈與河川曾經是如此的貼近人心。

    如今呢?我們只能透過欄杆與假人來親近淡水。

    馬偕銅像-登岸
    馬偕登岸處

    那淡水小鎮的未來又會是如何?

    在我們中華民國這個國家,是否有除了建設、建設、建設、建設以及建設之外的選擇呢?

    這是個值得我們一齊坐下來仔細深思的課題。

    Whats the tamsui be on future
    Future?
  • 社福活動:淡水紅毛城「愛心滿紅城」推廣計劃正式實施中

    社福活動:淡水紅毛城「愛心滿紅城」推廣計劃正式實施中

    淡水古蹟博物館推出「愛心滿紅城」推廣計劃於紅毛城等古蹟正式實施中,博物館歡迎偏遠學校、銀髮族、身心障礙、政府立案之育幼院或家扶中心等社會福利團體免費到博物館體驗古蹟文化之美。

    「愛心滿紅城」計劃內容包含貼心的專車接駁,並且特別為社會福利團體配置專業導覽講解紅毛城歷史,除了紅毛城導覽以外,民眾更是可以再從小白宮、滬尾礮臺及淡水海關碼頭擇一導覽聽聽有趣的古蹟故事,淡水古蹟博物館最後還準備了紅城小舖的趣味DIY跟民眾互動,內容相當豐富,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聯絡報名!

    淡水古蹟博物館表示,為落實古蹟推廣教育,特別辦理「愛心滿紅城」活動,以”關懷”做為文教推廣的核心價值,鼓勵社會大眾參與淡水在地歷史文化活動,以及提升民眾對淡水文化資產的了解。

    自4月份起,淡水古蹟博物館已經受理台北啟明學校及財團法人愛慈基金會的小朋友及家長們前來參觀,為持續提供給各界社會福利單位能輕鬆參訪淡水古蹟,博物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六舉辦「愛心滿紅城-藝文推廣教育」活動,歡迎社會福利團體免費至博物館參觀,讓更多民眾能無畏身體的障礙輕鬆藝遊淡水,享受淡水古蹟之美。

    愛心滿紅城-民眾參觀淡水紅毛城公關照
    民眾參觀淡水紅毛城

    相關資訊請洽「淡水古蹟博物館官網」查詢或電話洽詢:(02)26212830分機 288 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