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滬尾砲台(北門鎖鑰)的歷史故事

淡水滬尾砲台(北門鎖鑰)/攝影:林金亮

滬尾砲臺(英語譯名:Hobe Fort;日語譯名:こびほうだい),又稱滬尾礮臺。因建築入口處的門額上有「北門鎖鑰」四字,當地人又常以其名稱之。

滬尾砲台位於今中華民國臺灣省新北市淡水區,建於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年),總佔地面積約8公頃。

中法戰爭(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間(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後,中國清廷有感東南海防事務之重,特令臺灣巡撫劉銘傳加強臺海防務。

劉銘傳先後在臺澎重要海口地區興築砲台基地,計有基隆、滬尾、安平、旗後、澎湖等五處共十座砲台,以禦外國軍隊。

其中滬尾砲台便設置了四門砲座,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顯見清廷對滬尾地區之防務尤為關注。

唯後隨著各國軍事武器不斷推陳出新,滬尾砲臺所處位置的防衛功能逐漸減弱,遂停用其防務作業。

在日據時代,滬尾砲臺砲臺使用的主砲均遭日本人拆卸,現已佚失,嗣被日軍改作為砲兵練習場地使用。

臺灣光復(民國34年(1945年))後到民國74年 (1985) 間,因國防任務有派兵駐守,主體建築至今保存完整,亦是劉銘傳在台灣本島所建砲台中,唯一碩果僅存的一座。砲臺門額上至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題字之「北門鎖鑰」石碑。

民國七十四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核定滬尾砲臺為二級古蹟,經整修後開放給民眾旅遊參觀。目前砲臺由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負責營運,並由中華民國文化部(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所管轄。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