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櫃

在臉書上總能發現許多有趣的歷史痕跡。今天發現楊燁先生翻拍的一張照片,那是他的收藏書之一:《淡水是風景的故鄉》(臺灣書店, 1983),書籍作者是李魁賢先生,書本的封面用的是王行恭先生的照片,就是這張照片勾起許多人的回憶與感概。

在王行恭先生的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是30年前的淡水風貌,從角度與影像的壓縮感來推斷,攝影師應該是站在八里挖子尾街(或淡水河上)的位置,朝淡水鎮的中心方向使用望遠鏡頭進行拍攝。

可以看見整個淡水小鎮的古樸風貌以及野山的茂密綠叢。如果是現在再看的話,別提河岸邊的老舊建物早已改建,就連大屯山山坡上也蓋滿了一棟又一棟的豪華別墅。

這本書本的出刊的日期是民國72年,看到這個年份便讓我想到這張照片拍攝的同時,婉蓁ㄚ頭正好聒聒墜地誕生於淡水,這正是她出生那時的淡水小鎮的風貌,這可讓我更加喜愛淡水了。

淡水是風景的故鄉
淡水是風景的故鄉(翻拍 / 楊燁臉書網址)

如果光是看到上面照片,上面也沒寫名字的話,許多人可能也就根本認不出這竟然是我們所居住的美麗淡水。

即便是筆者這種老淡水人,如果把唯一還算熟悉的馬偕教堂給遮起來的,可能也需要認識一段時間才能發現,原來這就是淡水。

自然的山脈與河川曾經是如此的貼近人心。

如今呢?我們只能透過欄杆與假人來親近淡水。

馬偕銅像-登岸
馬偕登岸處

那淡水小鎮的未來又會是如何?

在我們中華民國這個國家,是否有除了建設、建設、建設、建設以及建設之外的選擇呢?

這是個值得我們一齊坐下來仔細深思的課題。

Whats the tamsui be on future
Future?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