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輕軌是大淡水地區除了淡江大橋外,近年最重要的交通建設。從紅樹林捷運站走台二線(登輝大道),轉入淡海新市鎮到漁人碼頭這一段已經竣工營運,但是從漁人碼頭沿著淡水河岸進入市區,再接到淡水捷運站這段卻一直都是個難題。
話先說在前頭,我原本是反對輕軌的,詳細情況可參見《淡水輕軌捷運是一條錯誤又昂貴的交通建設》)乙文!
甚至在2015年10月21日,我還酸過陳菊蓋的高雄輕軌還在低速試營運就出軌,那高速時就會飛的了。
之後2017年4月23日還抱怨過,既然政府要搞「前瞻基礎」,為何不先把國內網路環境搞成 1G 起跳,海外骨幹順便多弄七條?
不過淡水輕軌始終已經蓋了一半,那我們接下來就該想如何能讓輕軌開發更加進步。
原本新北市政府最初計劃似乎打算走市區道路,也就是沿著平面道路(文化路、中山北路)開發輕軌路線,但我不確定為什麼改變了,可能是土地取得太過困難,或是四線道路不夠使用。
實際上這條路線是最佳選擇,也是對淡水居民友善的一條,減少路面公車的實際需求,能夠有效紓解塞車問題,還能最大化擴散觀光客的旅遊動線,活化主要市區周邊產業生氣。
後來聽說輕軌捷運打算改走淡水老街,但是當地居民、文史工作者與學者都在抗議,認為會破壞當地古蹟(?)、景觀(?)還是影響生活什麼的。
古蹟說純粹是胡扯就是了,淡水老街(中正路)早就沒有真正古蹟,更別說提到景觀只會讓人發笑。嚴格說起來,淡水只有重建街才算真正老街。
現在你走在淡水老街上,還會看到一些商家的店門口依然擺著「拒絕輕軌進入老街」的抗議文字。
最後,新北市政府似乎妥協了,打算改在淡水河岸規劃輕軌路線。這時候就剩下文史工作者和教授學者在抗議了。
不過基本上教授學者和文史工作者的論述都是不蓋最好,要觀光客跟居民自己用走的銜接淡水捷運站和紅毛城輕軌站 —— 很自私的想法就是了,也破壞了環狀輕軌路線網的完整性。
然而,如果真是把輕軌設置在淡水河岸,那實際上功能就顯得相對薄弱,沒有放在老街甚至是文化路上來得好,剩下單純轉運漁人碼頭和淡水捷運站之間乘客的作用,等於變相取代公車的地位,基本上這筆經費已經變得毫無意義(因為還是得有公車得跑文化路跟中山北路)。
如果是作為第二佳的老街選擇,當我今天走在淡水老街(請參考上圖)上,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後,發現只需要把淡水老街的行人步道全部拆除,改成全平面人行道,這樣一來就有足夠的空間提供輕軌列車運行,甚至還能安排一條單向車道給汽車和機車行駛(最佳做法是只允許當地商家送貨和有車庫的居民可開車進入)。
有網友聽到我這種想法,悲觀回應道:「不可能啦!連新市鎮三不五時都有人在嫌人行道太寬,應該鏟掉大半給車道跟路邊停車了!淡水高級人一堆,友善環境配不上他們。」
嘛,或許是我經常在國外旅行時,親身體驗他們的生活文化與交通建設兼容的富實美感,讓我有感而發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