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淡北快速道路

  • 閒聊淡江大橋與淡北快速道路的複雜關係

    閒聊淡江大橋與淡北快速道路的複雜關係

    前幾天跟朋友聊到淡江大橋(Tamkang Bridge)的施工進度。連帶提到散步時發現,紅樹林捷運站後面,為了興建淡北快速道路(Tambei Expressway),預先砍伐殆盡的雜樹林。

    淡水紅樹林旁的淡北快速道路施工現場
    淡水紅樹林旁的淡北快速道路施工現場

    這位同樣是淡水小孩,長大後卻跑去三重的背叛者,感慨道:「淡水交通建設真的有點太多了。」

    其實他說的很正確,道路越寬,外來的移居1者越多,對在地故鄉情感的連結力越弱,只會讓原本純樸的淡水變得跟三重、新莊地帶一樣越加混亂2

    前些時候有一則最新報導,一對兄弟經常在深夜,開著兩台改裝車在新市鎮競速飆車,製造惱人的噪音,讓當地住戶不勝其擾。其實經常去新市鎮就會發現,馬路上有蠻大片的燒胎痕跡,有些甚至就在新建的淡水區公所大樓旁邊,完全視公權力以及公眾權益如無物。

    後來我跟朋友講了一些淡江大橋和淡北快速道路的一些背景故事,補習一下他這些年沒能參與到的故鄉時光。

    過去這條淡北快速道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因為穿越紅樹林保護區,導致環評一直被擋。後來甚至有一群人主張,紅樹林很大,破壞一點沒問題的反智言論出現。

    另外,加上這條快速道路的尾端將直接伸入臺北市,直達關渡、北投一帶,因此被該區域民眾還挺身出來抗議自己的道路權益將受到影響。

    然而近幾年不知道怎麼了,東修一下,西改一下,原本被擋的環評就突然就很快地強硬闖關通過了。

    其實淡北道路以前的定位,在小蔣(中華民國前總統 蔣經國先生)時代規劃時,只是淡江大橋的臨時替代道路。

    也就是在蓋淡江大橋前,用來舒緩車流,等到淡江大橋建設完成後,自然可以分流前往臺北市區方向的車流,達到舒緩交通擁堵的目的,而這時候的淡北快也就可以功成身退,還給淡水人一個可以欣賞美麗天際線的沿岸景色。

    結果,淡江大橋後來被政客們一直拖延,一拖延就是幾十年。似乎不先蓋淡北快速道路,就不允許蓋淡江大橋一樣。

    更荒誕的是現在反而先蓋淡江大 —— 不意外的,又是各種理由延緩施工進度(這次聽到的是缺工)。

    再來就是大家現在都知道的,政客又執意將淡北臨時道路變成正式道路了。

    筆者曾經聽過一個說法,大家聽聽就當個街頭八卦,不用太上頭。

    淡北快速道路沿途經過的不少竹圍段的土地,其實已經被某一個政治人物的岳父收購走了。換言之建設淡北快速道路,就能拉動當地房價和地價,而這才是最終賺得盆滿缽滿的人啊。

    參考文獻

    1. 柬埔寨翻版!淡水警破獲詐騙機房,救出被囚禁3人 ↩︎
  • 自然生態?交通?你所不知道淡江大橋與淡水夕照的孰輕孰重

    自然生態?交通?你所不知道淡江大橋與淡水夕照的孰輕孰重

    話先說在前頭,我個人支持淡江大橋的興建。但也別簡單地就把我當成建設派惡人,因為我還是反對淡北快速道路滴1

    如果問我為何支持淡江大橋?簡單來說它是關渡大橋的兄弟,用來連結淡水河的左右兩岸。實際上關渡大橋已屆使用年限,運載量也早就不堪現代車流使用。這樣子你覺得淡江大橋重不重要?

    過去要從關渡大橋進入八里市區很方便,但是對於打算上高速公路的人來說,距離交流道遙遠彎折的路途難免讓人顯得乏力。這個狀況直到東西向快速道路台65線竣工以前都是如此。

    後來台 65 線雖然解決了部分問題,卻又造成大量的車潮在上、下班時間堵塞在交流道口前,綿延數公里。而且實際上台 65 線的興建主要嘉惠了淡水民眾前往板橋、土城等地區。

    因此,一條讓淡水人可以直接連結西濱快速道路台61線的淡江大橋是有必要的。可在上下班時間疏導欲前往諸如觀音工業區、林口工業區等新北與桃竹地區的民眾,進而減少從竹圍民權路一段與二段出走淡水的車流。

    而且淡水人想前往中華民國桃園國際機場(前中正國際機場)也會更加快速便捷,尤其是省下先往台北方向,再彎折回的大U字形,起碼能省下將近 20 分鐘的車程。

    筆者曾經開車載姊姊從淡水飆車去桃園國際機場,總距離約 35 公里,實際上只花不到三十分鐘就到了。一旦淡江大橋完工,更可以省下 12 公里的路程,就算是搭乘計程車或 Uber 也能省下大筆車資。

    另外,關渡大橋是在民國七十二年十月興建完成,以國內公路橋梁的設計規範來看,預期的使用年限便是以 50 年為基準進行設計(臺灣公路工程第 33 卷第 1 期-132-3)。

    因此,從狹義的現實面進行思考,其實關渡大橋僅剩下 16 年可供使用。一條替代橋梁的興建是遲早的事情。

    基於上面幾點原因,我認為淡江大橋有其必要性與必然性

    淡水河的美麗夕陽?

    有人說,淡江大橋會破壞淡水河的美麗夕陽。

    我說,淡水河的夕陽只在每年的夏天才能看得見。

    當來到其他季節時,夕陽是不會從河口進入的(到底有多少人意識到這點?)。尤其在冬季,還不到黃昏便找不著太陽,也就不會有夕陽入水的風采,因為根本被觀音山擋住所有的光線。

    臺灣八景的歷史沿革

    淡水河的夕陽景致,在中國清朝時期(1696 年)選出的第一回臺灣八景中,根本排不上名次。當時唯一入選的夕陽景色,是澎湖島的西嶼落霞。

    接著,在日據時代(1927 年)由台灣日日新報選出的臺灣八景十二勝中,淡水夕照才首次入榜。

    接著臺灣光復,民國時期又分別在民國 42 年( 1953 年)以及民國 94 年( 2005 年)選出兩次新的臺灣八景,淡水夕照可是完全無緣入選呢 。

    淡水河的變與不變

    淡水河的夕陽其實一直都在,美麗與否只是由人們自行決定。

    實際上,我印象中的夕陽美景,老早被河岸那些人工建設給破壞殆盡。

    我說,以我的攝影眼來預測,等到淡江大橋蓋好後,人們會發現原來淡江大橋竟然可以如此融入夕陽的餘暉之中(如果能蓋水下橋梁也不錯)。此外,屆時站在淡江大橋上拍攝落日,可能更會是美好的意外。

    淡北快速道路是垃圾

    文章最後我要再聲明一次,我支持淡江大橋的興建。但是狗屁不通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淡北快速道路)給我滾蛋。

    一條所謂的淡北高架道路,光是新北市端就要花四十二億的工程款,臺北市端還是未知。有這種預算,卻不肯花錢拆遷原道路旁的違建住戶,以及採用調整交通號誌這麼簡單的方式。無論怎麼看,這條淡北道路就像是一個禮物,只可惜不是給淡水人,而是已經收購竹圍大筆土地的政客們自己。

    說到底,政府對淡江大橋與淡北道路的期許,就是希望淡水可以成為臺北市的衛星城市,並且持續推動房價市場。

    但是從淡水前往臺北,就算搭乘捷運也得花上 45 分鐘,這絕對是非常惡劣的通勤時間。

    淡水近來大量建設的淡海新市鎮,以及目前正在收購中的淡海新市鎮第二期,非常大量的土地正在政府手下逐漸成形。

    只是時間、空間上的因素,淡水終究無法成為臺北的生活、工作圈裡的一員。如果是以臺北市為目標,那麼比起淡水,我更建議購買林口、新莊等地的房屋。

    假日的淡水真的完全不適合生活,除非你願意當個宅男宅女。建議大家如果要來淡水享受生活,選平常日。

    1. 淡水塞車真相:我們需要的是淡江大橋,不要醜陋的淡北快速道路 ↩︎
  • 淡水塞車真相:我們需要的是淡江大橋,不要醜陋的淡北快速道路

    淡水塞車真相:我們需要的是淡江大橋,不要醜陋的淡北快速道路

    淡水塞車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即使不是假日,平日時間的台二線(淡金公路與中正東路)也早已因為各種莫名工程而造成堵塞。

    包括筆者在內的部分淡水人甚至有一個陰謀論,認為在台二線上無日無夜的無人施工,是特定人士故意造成塞車的假象。目的是為了刺激淡水人與遊客期盼「醜陋」地淡北快速道路能夠早日成案。

    事實是只要淡江大橋能夠竣工,將關渡大橋拆除或修改交流道系統以提供給行人(腳踏車)專用,就能立刻大幅度改善交通狀況。

    從目前淡水聯外交通的實證經驗來看,關渡大橋的交流道口正如同台二線上被掐緊的動脈,在該區域會讓整條台二線只剩下單一線道(別指望台灣人的開車習慣能有多善良了)。

    更甚者,只要關渡大橋上發生車禍,立刻就會反映在整條中正東路上的車流狀況。

    關渡大橋交流道,以及中正東路上的轉彎車乃是淡水大塞車的真正禍首(當然還有看不見工程人員的施工圍籬)。

    至於為何政府拼了老命都要先建淡北高架道路的原因,我在這邊只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例如誰的岳父在竹圍擁有大片土地那樣。

    然而,無論是整體的市貌規劃、自然環境的維護(紅樹林)等理由,或者台北市方面根本就不會讓你接一條快速道路進他們家(最近北投好市多的交通計畫已經讓這家眾人期盼已久的美式賣場難產許久),再再顯示淡北快速道路是條「不能為,也不該為」的工程開發案。

    事實上依照這篇文章提到的規劃還有另一個好處,可以最大化利用關渡大橋,甚至能改建為全世界首創的河上觀光鐵橋(不過為了符合國情,最後可能還是會變夜市)。

    2016.04.01補充:關渡大橋如果變夜市,那只會是為了搶低收益的觀光財,是城市規劃與管理單位的怠惰,也浪費了鐵橋本身的基礎優勢與周圍的壯闊景致。就像我們跟人講左岸,第一個想到的通常會是巴黎(除非是淡水人),但是跟人提到夜市,事實上臺灣到處都是夜市,對外國人而言毫無差別,有誰能舉出除了台北幾個夜市熱點外,在其他城市的夜市中看到外國人的比例嗎?建議大家可以找一天用走的,慢慢沿著關渡大橋跨過河岸,體會一下關渡大橋的可見發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