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地觀點

  • 在政府與商人周旋間逐漸逝去的淡水古蹟歷史與文化

    在政府與商人周旋間逐漸逝去的淡水古蹟歷史與文化

    新北市政府對淡水的重建老街擴建計畫,自從被淡水民眾自發性社會運動給打消念頭後,卻依然對於清水巖祖師廟周圍的道路開發自始不曾中斷。近日淡小編看到公視一篇報導《淡水消失了》,發現就算是已經被列為市定古蹟的建築,政治人物們依然想動用權力將無辜的歷史建物給改遷他處,但是當建築本體從原始土地的記憶中消失後,除了磚瓦夠老,木頭夠腐外,本身的歷史意義早已蕩然無存。

    新北市淡水區,議員蔡錦賢來到市定古蹟施家古厝前,指控古宅擋到道路開發,要求遷移古蹟,盡速開闢重建街的道路。他表示,淡水6號道路在1989年就完成徵收,2005年卻指定施家古宅為古蹟,原地進行修復,造成道路無法施工。…淡水在變,更多開發,更多高樓,取代歷史建物,以歷史文化聞名的古鎮,漸漸變成現代商城,申報世界遺產的願景,在更新的街區,傾毀的老屋間,如同一種反諷。當所有歷史景觀,淹沒在開發巨輪下,淡水終究走向消失命運。

    節錄自《淡水消失了》。

    淡水老街(河岸邊)不斷被拆除的舊建築。
    淡水老街(河岸邊)不斷被拆除的舊建築。

    淡小編記得在十幾年前還是學生時,淡水河岸邊還保有一整排典雅清幽的日式古建築,雖然象徵的是日本殖民時代的歷史,但是建築本體本身修復起來並不困難。然而,當時的台北縣政府同樣假發展觀光之名,打算強硬拆掉河岸邊那排老屋,因此有一群年輕人出面抗爭希望政府能保留成古蹟,給後代子孫們一個見證。

    記憶中應該是民進黨籍的蘇貞昌時任台北縣長,台北縣政府竟在一夜之間派出許多重機具,強硬而快速地破壞掉河岸邊一整排以現今標準早已是古蹟的日式老房子(當時古蹟法尚不周延)。

    後來蘇貞昌拆掉的老屋現址,就是現在河岸大榕樹旁的幾間咖啡館所在地。因此淡小編即使再如何喜愛咖啡,到世界各國也一定會去當地咖啡館逛逛,唯獨淡水河岸那幾間,從此一次都不再願意前去。

    不過由於年代久遠,記憶已經開始有點模糊,如果淡小編指涉的人事物內容如果有錯誤,還望請淡水先進們協助指正。

  • 淡水塞車真相:我們需要的是淡江大橋,不要醜陋的淡北快速道路

    淡水塞車真相:我們需要的是淡江大橋,不要醜陋的淡北快速道路

    淡水塞車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即使不是假日,平日時間的台二線(淡金公路與中正東路)也早已因為各種莫名工程而造成堵塞。

    包括筆者在內的部分淡水人甚至有一個陰謀論,認為在台二線上無日無夜的無人施工,是特定人士故意造成塞車的假象。目的是為了刺激淡水人與遊客期盼「醜陋」地淡北快速道路能夠早日成案。

    事實是只要淡江大橋能夠竣工,將關渡大橋拆除或修改交流道系統以提供給行人(腳踏車)專用,就能立刻大幅度改善交通狀況。

    從目前淡水聯外交通的實證經驗來看,關渡大橋的交流道口正如同台二線上被掐緊的動脈,在該區域會讓整條台二線只剩下單一線道(別指望台灣人的開車習慣能有多善良了)。

    更甚者,只要關渡大橋上發生車禍,立刻就會反映在整條中正東路上的車流狀況。

    關渡大橋交流道,以及中正東路上的轉彎車乃是淡水大塞車的真正禍首(當然還有看不見工程人員的施工圍籬)。

    至於為何政府拼了老命都要先建淡北高架道路的原因,我在這邊只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例如誰的岳父在竹圍擁有大片土地那樣。

    然而,無論是整體的市貌規劃、自然環境的維護(紅樹林)等理由,或者台北市方面根本就不會讓你接一條快速道路進他們家(最近北投好市多的交通計畫已經讓這家眾人期盼已久的美式賣場難產許久),再再顯示淡北快速道路是條「不能為,也不該為」的工程開發案。

    事實上依照這篇文章提到的規劃還有另一個好處,可以最大化利用關渡大橋,甚至能改建為全世界首創的河上觀光鐵橋(不過為了符合國情,最後可能還是會變夜市)。

    2016.04.01補充:關渡大橋如果變夜市,那只會是為了搶低收益的觀光財,是城市規劃與管理單位的怠惰,也浪費了鐵橋本身的基礎優勢與周圍的壯闊景致。就像我們跟人講左岸,第一個想到的通常會是巴黎(除非是淡水人),但是跟人提到夜市,事實上臺灣到處都是夜市,對外國人而言毫無差別,有誰能舉出除了台北幾個夜市熱點外,在其他城市的夜市中看到外國人的比例嗎?建議大家可以找一天用走的,慢慢沿著關渡大橋跨過河岸,體會一下關渡大橋的可見發展性。

  • 記錄淡水:讚滿重建街活動熱鬧完成

    記錄淡水:讚滿重建街活動熱鬧完成

    淡水重建街(Chong-Jian Street)在週日有一場活動:「讚滿重建街」。這是當地住民自發性的活動,訴求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淡水官方單位不要胡亂拆遷掉具有歷史文化意義與價值的一個古老城市象徵。

    活動當天親臨重建街現場的人數很多,許多新聞媒體事後粗估的人數約在數百人左右。這樣的人數當然不能跟大城市的大型活動相比,事實上這就只是一場小型的對自我意識進行宣示的場子,所有在現場的人內心都富含有一種對土地與生活的共同意識,觀光客反而少了。

    讚滿重建街活動的時間不長,大約只花了半個小時(本來想先去吃飯,結果硬是被路口的阿姨給推進重建老街)。活動流程以開頭《阮若打開心內的窗》的合唱做序幕、接著中間三位主持人輪流說話,再指揮群眾比讚合影,最後再一次合唱。

    群眾在淡水重建街上開心比讚
    群眾在淡水重建街上開心比讚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只要是舉辦這類「聲明活動」,總免不了指責謾罵或是互踩地盤(例如前一天周六在天龍國就有針對同一個議題,卻持相反意見的兩大團體在相互駁火)。

    其實我覺得只要將各自的訴求進行正確表達就好,重點明明不是別人怎麼想,而是如何將自己的目的完成;又何必搞得「你我是敵人,相看兩礙眼」呢?

    我有一位朋友是標準的基督徒,另一位朋友是同志,他們是交往多年,稱兄道弟的好朋友。卻只是因為基督徒朋友跑去了台北,結果同志朋友便放話永遠不聯絡(離題了)。

    今天的兩張照片,是我在讚滿重建街活動 中拍攝的照片。能從影像中看出大家其實是和平、快樂的,不過這是因為敵人很明確的是個單一組織吧(遠目)。

    這一段的重建街已經有超過 230 年的歷史,保有四處以上的古蹟,也是眺望觀音山與淡水河的好地段。如果只是為了替一旁的廟蓋大條點的遊覽車路線,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活動主持帶領群眾在淡水重建街上比讚
    活動主持帶領群眾在淡水重建街上比讚

    有關單位一直以來以當地消防、救護車進出不易,打算進行道路拓寬工程。而淡水在地的文史工作者與民眾,卻是希望保留當地淡水最古老街道的原貌,這便是在淡水讚滿重建街活動的原點。

    實際上當地禁止路邊停車,卻仍常見當地人自己將轎車或小發財駐停當地!?(謎之聲:請大家見一次就檢舉一次,這是為了當地人的身體健康著想。)

    另外,與其到處找理由好進行道路拓寬,為何不去思考充滿更多暗巷細弄的歐洲古都是如何進行救難?

    我認為發展小型化的救難載具才是較為務實的作法,否則不久之後,淡水、九份、金瓜石等等老城鎮都還有得拆。

    問題是,這些土地承載的都是代表歷史文化與在地價值啊。

  • 淡水輕軌捷運是一條錯誤又昂貴的交通建設

    淡水輕軌捷運是一條錯誤又昂貴的交通建設

    幾天前「交通部」轄下「高速鐵路工程局」對外公開發表一篇新聞稿,內容直指淡海輕軌已經準備要開始動工,新聞稿內容完整摘錄如下:

    「由高鐵局辦理之「淡水捷運延伸線」(即淡海輕軌)綜合規劃報告書已於101年4月26日經交通部捷運計畫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高鐵局將參照審查委員會之審查意見修正及補充後,循程序陳報行政院審核;第一期優先路線預定於行政院核定後6年完工通車。

    淡海輕軌係採歐美先進國家普遍採用的現代輕軌列車,整體路網共13.99公里,總建設經費153億元,共分綠山線與藍海線,其中綠山線的起點與淡水捷運線紅樹林站共站,而藍海線的終點與淡水捷運線淡水站共站,非常方便民眾的轉乘。第一期優先路線是從綠山線的紅樹林站到藍海線的漁人碼頭,共9.55公里14個站,建設經費約128億元。

    輕軌系統可因地制宜及配合實際的營運需求與速度,採用專用路權、隔離路權及共用路權三種方式來規劃及營運,目前規劃之綠山線從紅樹林站出發進入淡海新市鎮G4站共7站係採高架方式興建(專用路權),其它各站與藍海線是以平面方式興建(隔離路權)。輕軌的路軌可鋪植草皮並採緣石或高低差等方式與其他車道有效隔離;至於大家最關切的如何進入淡水老街問題,由於道路較窄,原則會參考歐美先進國家現有運行方式及考量觀光因素,讓輕軌列車與道路車輛及行人可共用路權,但以輕軌系統行駛優先,這部分尚待第一期優先路網運作順暢及當地民眾支持同意下才會推動。

    輕軌系統造價較一般捷運系統低廉,但也具備捷運系統準點、安全、便捷、舒適等特性,更具有悠閒自在的感覺,輕軌車廂可搭配城市的意象,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造形,成為城市美麗的移動地標,低底盤設計可便利嬰兒車、輪椅及行動不便之民眾進出車廂,是極為友善的運輸系統。淡水具有好山好水等優質條件,未來淡海輕軌完工通車後,將是北台灣第一條輕軌,預期將可帶動新市鎮及舊市區的發展,促進整個淡水地區的商業活動及經濟繁榮。(聯絡人:第七組 王祈財組長  聯絡電話:0912-630-939)」

    新聞稿內容將輕軌系統視為淡水觀光產業的一大利器,並指稱將帶動舊市區的發展,促進淡水地區的商業活動與經濟繁榮–––放屁。

    淡水與台北之間雖然只有區區 20 公里,小編自己開車走這段路也有數年之久,深刻瞭解淡水有極嚴重的交通問題,並且這段道路亟需進行積極有效的交通改善計劃。

    可是對於政府打算弄個幾條輕軌,就想解決淡水交通問題的美夢,我個人始終都是持保留態度;就連輕軌是否為最佳解決方案,或許也沒人敢掛保證。

    相反的,當輕軌開始施工,淡水的交通肯定將進入最黑暗的時代。但是淡海輕軌是否能真正解決交通與產業問題?

    我認為一點辦法也沒有,「淡海輕軌的90%用處,只能提供淡海新市鎮住民轉乘捷運使用。

    大家只要多想一想,應該就能瞭解我的立論基礎。當你自己無論是從淡水往台北方向,或是從外面要進來淡水,通常什麼時候才是塞車塞得最嚴重的時刻?

    如果我告訴你,這個答案是「平日的上、下班」這段時間,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但是這代表只有這個時段才是輕軌應該發揮作用的時候,但是這個時段有誰需要進出淡水?

    淡海新市鎮的居民嘛!這跟舊市區有任何屁關係?這又跟睡到曬屁股才起床的遊客有屁關係?

    淡海輕軌的唯一意義,就是為了將淡海新市鎮變成台北市的衛星土地,好多塞一些蠢到以為淡水離臺北很近的通勤族,讓他們願意花不值得的大錢,買下又濕又冷、人氣渙散,到了夜晚像是鬼城的高樓大廈套房

    前面提到的是淡水本地人的觀點,如果是從觀光客的角度來看,最容易塞車的時間則變成進淡水方向是白天,出淡水方向是傍晚以後,基本上塞不到車的啊!

    但是無論如何是白天或晚上塞車,我接下來要探討「假日塞車」的本質。

    我們仔細思考一下,輕軌的終點 — 漁人碼頭,是否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呢?

    小橋、海景、夕陽,以及………?海鮮餐廳?

    等等,魚是從哪裡的?淡水河有重金屬污染,沙崙外海有廢水排放,那港口的海鮮是?(靜默…)

    所以我不懂了,如果政府打算發展觀光,卻又想將觀光客導入沒有實質商業利益的漁人碼頭是為哪樁?難道他們認為想去住淡水福容飯店的人,會寧願搭捷運來嗎?那他們又該怎麼安排其他行程?搭捷運回家再開車?

    現在淡水在假日塞車的主因,根本不是塞在那些打算在老街上玩耍的人,也不是住在淡海新市鎮的人要回家,這一點可以很容易從淡水內部的交通流量或停車輛判斷出來。許多人願意塞在淡水外邊,純粹是因為這條馬路是通往北海岸的唯一道路!所以政府請別再用建輕軌,讓交通更順暢這種呆呆口號了。

    「難道淡水的交通問題真的無解?」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非也非也,我認為政府打算用在輕軌捷運上的總預算已高達 128 億,大可用來購買 20 部電動公車,設定 10 公里往返路程,每相距 1 公里就有 1 台公車在專用道路上行駛,這樣子只需要花 2 億

    之後,將剩餘預算 126 億再分 20 年,共 7300 天使用,這樣一來,每天的預算便高達有 172 萬,淡水人與觀光客甚至可以免費搭公車,世界上有不少觀光城市就是這樣在執行計畫。

    至少我肯定,在民國 107 年以前,交通只會因為這種大規模的建設而更加混亂,這代表淡水交通還得亂上 6 個年度。不過只要交通能更好,那就算花上 7 年也無所謂,但是誰能保證交通會更好?

    我認為會更糟,只要主事者繼續認為光靠建設就能解決問題的想法還沒改變之前。好歹,政府可以先限制假日的外車進入鎮裡,讓我們看看將來需要的執行魄力。

    淡水輕軌,最大的功用壓根兒只是用來炒熱新市鎮的房地產。而房地產被炒熱,住戶變多,汽車就更多。但是聯外交通沒有改變境外腹地也沒有擴大到頭來汽車只會更塞,馬路只會更擠,民眾只能繼續做「淡江大橋」的美夢。

    淡水與周遭地區一直有許多大規模建設準備或是正在在開發中(也是建設公司與投資客的美夢),引來許多正反兩派的聲音在角力著,包括台北港、淡江大橋、紅樹林快速道路、輕軌系統等等。

    其中就屬淡水輕軌系統的爭議性應該最小,因為輕軌打算開發的路段,是淡金公路與淡水老街,其中淡金公路那段是用來推銷新市鎮,而老街那段是給觀光客使用。

    「等等,那淡水其他住戶呢?」很抱歉,無涉。

    政府花了人民一百二十七億的納稅金,就是為了幫建商造橋鋪路,大善人一個。

    我順便舉幾個網路上常見的論調給大家看看:

    1. 蓋了輕軌,交通會更好。
    2. 反對淡水重要建設的人,極少數是真正住在淡水的人,他們不懂塞車之苦。

    有關輕軌與交通的關係,我已經在前面說明,實在很難說該二者間具有可以成正比的關係,難道有人會認為塞車是塞老街?

    我住在淡水,我也懂塞車之苦,但是我更懂其實只要靠規劃與清除一些障礙物(例如淡水往竹圍方向上的許多違建物),便能讓交通問題舒緩(畢竟塞也就只塞上下班跟假日時段)。光是為了承受塞車之苦,而將希望寄託在不可知的未來,這是鄉民的徵兆之一。

    你能相信嗎,淡江科學園區前方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的轉換時間,南北向與東西向是完全相同的,你曉得有多少笨蛋如我也,常常在非上下班時段,就在那個路口等著完全沒車通過的紅綠燈。

    你又知道在同樣的那個路段,一條好好的馬路卻被切成多少小段,而這種粗糙的設計,其實完全可以透過在聚落內部構築導向道路解決。

    這一切,都是規劃失誤所造成的問題,也是許多學者專家想跟政府建議的事項,但似乎永遠沒有蓋新建設來得有魅力。

  • Help for Tamsui Old Street 幫助淡水重建街請願書

    Help for Tamsui Old Street 幫助淡水重建街請願書

    Chong-Jian Street (重建街), which means “Re-Building Street” in Chinese, is one of the oldest streets of Tamsui Town in New Taipei City, Taiwan provinc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中華民國臺灣省新北市淡水區)despite its name.

    Please save the old street

    The street is ALWAYS covered by vandalism. There are many reasons behind this, but the main drive is the financial benefit.

    I will save all of the memories I have of the streets in this place, both for myself and the future readers.

    I still welcome anyone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maller and the older streets of Taiwan, and I will answer all of your questions.

    I will also be happy to help you to understand more – in EITHER of the languages.

    People’s Action

    ChongJian Street petition
    Designed by Yi Shan Bettina, 2010.

    Save the oldest street of Tamsui Town i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One person a mail, send to the head of Taipei County (New Taipei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