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貂角

  • 2017 元旦升旗地點曝光!首次移師淡水海關碼頭舉辦

    2017 元旦升旗地點曝光!首次移師淡水海關碼頭舉辦

    每一年的元旦(1月1日),各地縣市政府都會舉辦元旦升級典禮,新北市政府繼貢寮三貂角看曙光、板橋市民廣場登高健身等活動後,明(2017)年元旦升旗典禮將首度移師淡水海關碼頭舉辦。升旗結束後,更將帶領民眾健走,沿途串連淡水多個古蹟景點,還有闖關送紀念品的遊戲,讓民眾「健康活力」迎接2017年。

    新北市淡水海關碼頭園區是台灣在清代管理全台關稅的碼頭重鎮,至今保留全長150公尺的重力式岸壁構造碼頭,還有15根「繫船石」及當年供船舶停靠的登船口,並有1棟洋樓、2棟倉庫,及百坪綠地。近年整修後重新開放,是欣賞淡水夕照著名景點。

    新北市民政局代理主秘陳怡君說,海關碼頭腹地夠大,適合舉辦大型活動,雖然因地理方位不能看到曙光,但也能欣賞日出後的淡水河景,加上與紅毛城遙遙相望,十分適合新的一年「懷念過去、展望未來」,加上交通方便,搭捷運就可抵達。

    淡水海關碼頭地圖。
    淡水海關碼頭地圖。

    2017年新北市元旦升旗也延續運動風,升旗後將規畫全程約1到2小時健走行程,沿途串連多個淡水古蹟、景點,並有闖關活動,歡迎民眾屆時換上適合運動裝備,一起來「揮汗活力迎新年」。

  • 淡水歷史:明清兩朝治理前的西方國家覬覦時期

    淡水歷史:明清兩朝治理前的西方國家覬覦時期

    在歷史有記載以來,淡水最早的文字紀錄可從明朝嘉靖年談起。大約在約 1550 年至 1566 年間,臺灣雞籠、滬尾(今淡水)屢遭「倭」燒焚掠奪,「土番」稍稍避居山後。

    1594(萬曆二十年),日商人納屋助左衛門,經商呂宋,航寄港淡水。

    1626 年,5月16日卡黎尼奧督率大划船、戎克船十二艘,載兵三百名至三貂角築城,名「聖地亞哥」,翌日入雞籠港。西班牙人始據雞籠,臨海築城,即所謂雞籠城者。並在港後高地設置砲台。

    1629 年(崇禎二年),秋七月,西班牙人入侵淡水,建聖多明哥城寨,以為與中國內地通商之根據地。

    1630 年(崇禎三年),台南之荷蘭人,以西班牙據淡水、雞籠有礙貿易,乃派艦攻淡水港,提督嘉烈欲禦之,荷蘭水師提督敗還。

    1632 年(崇禎五年),春,西班牙人溯淡水入臺北平原,並沿河闢淡水直達雞籠陸路,撫沿河「蕃杜」,派神父愛斯基委任淡水司鐸,建聖堂。

    1634 年(崇禎七年),在淡水西班牙人約二百人,在雞籠亦三百餘人,時有西船20隻同時進港雞籠。

    1636 年(崇禎九年),淡水附近土著聞菲律賓總督下令將淡水派遺軍漸次撤退,乃乘機破壞砲台,燒燬淡水河沿岸教堂四所,西班牙傳教士不得已改於夜間佈教。

    1637 年(崇禎十年),以石塊,石灰重建「聖多明哥城」。

    1638 年(崇禎十一年),西班牙遂撤兵淡水,並自毀紅毛城,淡水的宣教工作終告停止。

    1641 年(崇禎十四年),荷蘭太守托拉勒泥斯,遺軍偵察難籠,並致最後通牒與雞籠西班牙太守波爾芝里奧。秋,荷蘭攻雞籠,淡水,西人堅守,不利而還。

    1642 年(崇禎十五年),秋,西曆八月,荷蘭三次來攻,適西人有事呂宋調回雞籠守軍。荷蘭提督哈勞贅乘虛急攻,不戰而下淡水。8 月 19 日荷蘭人登陸基隆,雙方激戰5日,西班牙人開城投降。戰俘中的傳教人員有神父5名,修士1名。

    1644 年(崇禎十七年),發現硫磺及煤。5月7日動工以磚石重建紅毛城。

    1654年由荷蘭人所繪之淡水古地圖,其中有尖頂的堡壘即為安東尼堡。
    1654年由荷蘭人所繪之淡水古地圖,其中有尖頂的堡壘即為安東尼堡。

    1645 年(崇禎十九年),淡水多雨建築工期耽擱。荷人作戶口調查,淡水計有原住民(Senar 社是由八到九個小村莊所組成)37戶,共 131 人。

    1661 年(永曆十五年),春三月,鄭成功出征臺之師,舟發廈門。四月,克鹿耳門,圍熱蘭遮城。荷人乞降,乃召回雞籠,淡水戌兵。冬十二月,荷蘭人投降。以赤坎為東都明京,轄一府二縣: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後改東都為東寧。荷蘭遣克寧克代揆一為台灣太守,值戰爭,克寧克率淡水、荷蘭人逃跑。

    1668 年(永曆二十二年),荷蘭人以孤立無援,棄守雞籠、北臺。

    1681 年(永曆三十五年),冬十月,清兵謀攻台灣,武衛將軍何祐為北路總督,率以戌雞籠、淡水。

    1683 年(永曆三十七年),加強淡水防務,何祐修淡水城,以備清兵入侵。六月,清軍攻台灣北路總督何佑以雞籠,淡水降清。鄭盡心、陳明隆自遼海竄據淡水,地方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