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淡水人

  • 淡水買房夢碎!濕冷、塞車、醫療差——你以為的浪漫,其實是無法逃脫的生活噩夢!

    淡水買房夢碎!濕冷、塞車、醫療差——你以為的浪漫,其實是無法逃脫的生活噩夢!

    無論你是年輕準備打拼的新婚小夫妻,還是退休尋找適宜的生活宅,千萬別讓淡水的夕陽美景騙了你!在花錢買房前,先想清楚下面這些問題!

    許多人憧憬著淡水小鎮的海景、河岸風光與跟台北市來比相對便宜的房價,但當你真的住下來,才會發現這裡可能並不是想像中的天堂,而是讓你每天後悔的地方 —— 更何況也只是相對於台北市,比起三峽、林口甚至是宜蘭的新建案價格來講並沒有優勢。

    一次筆者搭乘 Uber 時跟司機聊天,得知她就是退休後搬來淡水,順便開車出來賺點外快跟打發時間。但是聊一聊後,就聽到她在抱怨自己住不慣這裡。除了購物不方便,很難找到停車位,生活機能不太好外,最主要就是她受不了淡水的天氣。

    春天潮濕到房子都能滴出水來,冬天還會讓她的身體痠痛一直很不舒服。臨下車之際,聽到她說還是想搬出去,也不知道最後有沒有留下來。

    由於地形關係,淡水小鎮面臨淡水河與太平洋(臺灣海峽)交界的衝撞,加上背靠大屯山脈與觀音山的包覆,讓濕氣容易凝聚且不易散去,形成這裡獨具一格的天候狀況。

    淡水河上的大霧封鎖淡江大橋(攝影/林金亮 Jinliang LIN)
    淡水河上的大霧封鎖淡江大橋(攝影/林金亮)

    好處是當臺灣省各處下雨時,淡水反而可能會是整天無雨 —— 當然更多時候是反過來。

    如果你正在考慮在淡水買房,請務必先了解這些不容忽視的缺點,否則入住後可能只剩下無奈與嘆息。

    1. 冬天濕冷刺骨,關節痛到受不了

    淡水緊鄰海邊,冬天不只寒冷,還會潮濕到讓你懷疑人生。

    即使氣溫和台北市區相差不遠,但體感溫度卻可以低上好幾度,風大到連撐傘都困難。

    如果你體質較敏感,或是家中有長輩,這種氣候長期下來可能會加劇關節炎、風濕等問題,讓人整天腰痠背痛、手腳冰冷。

    更糟的是,這種濕氣無處不在,家具發霉、衣服晾不乾、地板也總是濕漉漉的,連開除濕機都沒辦法完全改善。

    2. 醫療資源不足,生病只能往台北跑

    淡水的醫療資源相較於台北市區,可說是嚴重不足,雖然有政治人物曾提出建立地區醫院的想法,但中華民國衛福部卻直接說新北市配給的床位數額度滿了,不給蓋。

    淡水目前雖有馬偕醫院淡水分院,但這家醫院的設備和專科醫療資源都遠不如台北市的醫學中心,尤其醫師的資歷很明顯感覺都比較年輕。甚至是遇到較嚴重的病情,仍然得長途跋涉去台北就醫。

    這對於年長者、慢性病患,甚至是有小孩的家庭來說,都是一大風險。試想當你半夜急性病發,卻發現最近的醫療資源有限,還得舟車勞頓到市區求醫,這時候才會意識到住在淡水的代價有多大。

    3. 丘陵地不適合散步,日常出行不便

    淡水地形多為丘陵地,房價便宜的地段往往位於山坡上,看似視野遼闊,但你住久了就會發現:每天出門都像在爬山。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或許只是稍微辛苦一點,但對於長者、孕婦或行動不便者,這就是一種折磨。想要散個步、買個東西,都得爬坡、下坡,久而久之,你可能根本懶得出門,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4. 交通擁擠,通勤時間長到懷疑人生

    如果你的工作地點在台北,淡水的交通問題將成為你每天的夢魘。

    一是捷運時間過長!即使搭乘捷運紅線到台北車站,單趟也接近一個小時,比起住在台北市區或新北市其他地區,每天浪費在通勤上的時間讓人崩潰。

    筆者年輕時曾經在內湖一家上市公司找過工程師的工作,但是單趟的通勤時間最久可以花到將近2個小時,讓人完全無法接受。

    二是尖峰時刻如人間煉獄!上下班時間,捷運車廂人擠人到喘不過氣,有時連擠進車廂都是一場戰鬥。

    三是開車更是場災難:如果你想開車上下班,那麼請做好心理準備——淡水往台北方向的道路長年塞車,不論是北新路、關渡橋還是重陽橋,都可能讓你堵在路上動彈不得。

    這些問題都讓通勤變成一場折磨,長期下來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嚴重壓縮你的休息時間。

    5. 生活機能不如預期,便利性大打折扣

    很多人以為淡水發展多年,機能應該已經成熟,但實際住下來後才發現 —— 這裡的便利程度遠不如台北市區。

    1. 大型商場選擇有限:雖然有家樂福、全聯等超市,但要找到更豐富的購物選擇,往往還是得往隔壁的首都臺北市跑。
    2. 餐廳選擇受限:淡水的餐廳雖然多,但大多是觀光型餐廳,價格偏高、口味普通,要找到高 CP 值的平價美食並不容易。
    3. 生活圈分散:如果你住的不是淡水老街周邊,而是更外圍的區域,想買日常用品可能都要開車,停車位還一格難求,更別說丘陵地形讓你會懶得走路出門,生活便利度遠不如市區。

    結論

    淡水房價雖低,長期居住卻是一場折磨。

    淡水的房價相較台北市便宜許多,這對於預算有限的購屋族來說確實具有吸引力,但這裡的交通、氣候、醫療、生活機能等問題,將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品質。

    如果你只是短期來旅遊,淡水的確是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但長期居住則是另一回事。當你每天忍受濕冷的天氣、塞車的通勤、醫療資源不足的困擾時,你才會明白:當初的選擇可能是一場錯誤。

    買房是一輩子的決定,在衝動購屋之前,請務必深思熟慮,避免日後懊悔喔!

  • 清和美學:淡水的自然與人文共融之美

    淡水,這個位於臺灣省島北部的迷人小鎮,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吸引著無數遊客。

    淡水的美,不僅僅在於它的風景如畫,更在於其內蘊的一種經過時間淬煉的美感。這種美學融合了山川海天的自然清新與人文的和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在地文化風貌,我們稱之為「清和」。

    清新自然

    淡水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淡水河蜿蜒而過,清澈的河水倒映著岸邊的青山綠樹。在這裡,人們可以漫步於河邊步道,感受清風拂面,欣賞河流與夕陽交相輝映的美景。淡水的海岸線亦如詩如畫,波光粼粼的海面與遠方的山巒交織成一幅天然的畫卷。這種自然之美,是清和美學的基礎,它讓人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尋找到一片寧靜的天地。

    人文和諧

    除了自然美景,淡水還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古老的紅毛城、淡水老街上的傳統建築,無不訴說著這座小鎮的歷史與文化。這些歷史遺跡與現代化的生活設施相互輝映,形成了一種和諧共存的文化氛圍。走在淡水老街上,欣賞著古色古香的建築,品味著地道的小吃,這種體驗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是對現代生活的熱愛。

    清和生活

    清和美學不僅體現在淡水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中,更體現在這裡的生活方式上。

    淡水居民崇尚簡約、自然的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方式強調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寧和。在這裡,人們會用散步、騎自行車、參加社區活動等方式來度過閒暇時光。這種生活方式,讓人們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體驗到內心的滿足與平和。

    清和美學

    清和美學還體現在淡水的藝術創作中。無論是繪畫、攝影,還是文學作品,淡水的藝術家們總是能夠捕捉到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創作出令人陶醉的作品。例如,描繪淡水河畔夕陽美景的畫作,或是記錄老街上生活點滴的照片,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淡水的外在美,更揭示了其內在的清和精神。

    結語

    清和美學是淡水的一種獨特文化標誌,它融合了自然的清新與人文的和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藝術風格。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能體驗到歷史文化的厚重與現代生活的便利。淡水的清和美學,正是這片土地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詮釋與追求。

  • 淡水人口將破20萬 送幸運兒黃金與輕軌車票好禮

    淡水人口將破20萬 送幸運兒黃金與輕軌車票好禮

    隨著淡水地區的持續發展即將來到另一高峰,新北市民政局宣布,在淡水區總人口數即將突破20萬大關的里程碑,將贈送第20萬設籍淡水區的幸運民眾,及其前後各2名出生登記者創意金飾等賀禮,並規畫慶祝活動,邀民眾共同見證淡水的發展與改變。

    新北市長 侯友宜表示,淡水歷經河港、鐵路、捷運等不同階段的蛻變,在近年更因淡海新市鎮、淡海輕軌等建設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移居的環境也吸引許多人至淡水定居。隨著淡江大橋淡北道路淡海輕軌二期等重大交通建設陸續啟動,未來將會有更多人選擇在淡水安居,大家一起迎接淡水20萬人,並分享這份喜悅。

    淡水新任區長陳炳仲表示,淡海輕軌藍海線2期工程規畫案正在積極爭取行政院核定中,而橫跨淡水河兩岸的淡江大橋預計將在2025年完工,淡北道路則會在2029年通車,未來淡水對外交通將更加便利。

    除交通發展,近年也建置國民運動中心、市民活動中心及公園,期望用完整的生活機能,帶動淡水人口持續增長。

    淡水區在人口數突破20萬人後,將舉辦「淡水小鎮變大城 邁向20新里程」慶祝活動,預計贈送給第20萬設籍淡水區的幸運市民黃金2錢,其前、後各2名出生登記的新生兒則有黃金各1錢,而這5位市民也都將獲得可免費搭乘1000次的輕軌票卡。

    民政局長林耀長補充,依據戶政統計資料,截至昨日最新資料,淡水人口已達19萬9583人,預計最快在11月份突破20萬人,未來每周將於民政局社群粉專公布最新淡水累計人口數。

    另外,即日起至11月8日止,只要分享歡慶淡水邁向新里程之活動貼文,並完成相關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好禮,邀請市民一起參與,共同見證淡水的發展與改變。

  • 閒聊淡江大橋與淡北快速道路的複雜關係

    閒聊淡江大橋與淡北快速道路的複雜關係

    前幾天跟朋友聊到淡江大橋(Tamkang Bridge)的施工進度。連帶提到散步時發現,紅樹林捷運站後面,為了興建淡北快速道路(Tambei Expressway),預先砍伐殆盡的雜樹林。

    淡水紅樹林旁的淡北快速道路施工現場
    淡水紅樹林旁的淡北快速道路施工現場

    這位同樣是淡水小孩,長大後卻跑去三重的背叛者,感慨道:「淡水交通建設真的有點太多了。」

    其實他說的很正確,道路越寬,外來的移居1者越多,對在地故鄉情感的連結力越弱,只會讓原本純樸的淡水變得跟三重、新莊地帶一樣越加混亂2

    前些時候有一則最新報導,一對兄弟經常在深夜,開著兩台改裝車在新市鎮競速飆車,製造惱人的噪音,讓當地住戶不勝其擾。其實經常去新市鎮就會發現,馬路上有蠻大片的燒胎痕跡,有些甚至就在新建的淡水區公所大樓旁邊,完全視公權力以及公眾權益如無物。

    後來我跟朋友講了一些淡江大橋和淡北快速道路的一些背景故事,補習一下他這些年沒能參與到的故鄉時光。

    過去這條淡北快速道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因為穿越紅樹林保護區,導致環評一直被擋。後來甚至有一群人主張,紅樹林很大,破壞一點沒問題的反智言論出現。

    另外,加上這條快速道路的尾端將直接伸入臺北市,直達關渡、北投一帶,因此被該區域民眾還挺身出來抗議自己的道路權益將受到影響。

    然而近幾年不知道怎麼了,東修一下,西改一下,原本被擋的環評就突然就很快地強硬闖關通過了。

    其實淡北道路以前的定位,在小蔣(中華民國前總統 蔣經國先生)時代規劃時,只是淡江大橋的臨時替代道路。

    也就是在蓋淡江大橋前,用來舒緩車流,等到淡江大橋建設完成後,自然可以分流前往臺北市區方向的車流,達到舒緩交通擁堵的目的,而這時候的淡北快也就可以功成身退,還給淡水人一個可以欣賞美麗天際線的沿岸景色。

    結果,淡江大橋後來被政客們一直拖延,一拖延就是幾十年。似乎不先蓋淡北快速道路,就不允許蓋淡江大橋一樣。

    更荒誕的是現在反而先蓋淡江大 —— 不意外的,又是各種理由延緩施工進度(這次聽到的是缺工)。

    再來就是大家現在都知道的,政客又執意將淡北臨時道路變成正式道路了。

    筆者曾經聽過一個說法,大家聽聽就當個街頭八卦,不用太上頭。

    淡北快速道路沿途經過的不少竹圍段的土地,其實已經被某一個政治人物的岳父收購走了。換言之建設淡北快速道路,就能拉動當地房價和地價,而這才是最終賺得盆滿缽滿的人啊。

    參考文獻

    1. 柬埔寨翻版!淡水警破獲詐騙機房,救出被囚禁3人 ↩︎
  • 端午節連假(含淡水遶境)垃圾清運時間公告

    端午節連假(含淡水遶境)垃圾清運時間公告

    隨著民國113年6月份的華人傳統佳節「端午節」連假的腳步逼近,我們都期待著與家人一起欣賞划龍舟競技以及享用美味的粽子。

    尤其在中華民國境內,不管是臺灣北部粽、臺灣南部粽、臺灣中部粽、澎湖粽、金門粽還是馬祖粽,都是非常好吃的粽子,讓許多人每到這個時間就會開始替自己最愛口味的粽子維權,更是佳節期間的有趣點綴。

    不過在度過這個快樂連續假日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垃圾的正確分類和清運時間,維護我們美麗的環境。

    新北市端午節垃圾清運時間

    • 6月8日(星期六):正常收運
    • 6月9日(星期日):因例休日,停止收運。
    • 6月10日(星期一):正常收運

    淡水遶境垃圾清運時間

    淡水人要特別注意,尤其是近年才移居淡水的外來住戶,由於淡水小鎮在10日(暗訪)、11日(日巡)兩日,會舉辦清水巖五月慶典平安繞境的傳統活動,屆時清潔隊於遶境路線之夜間循線垃圾車與資源回收車將延後收運

    尤其是10號的暗訪,由於不確定活動結束時間,甚至前兩年還發生過隊伍行程延遲到凌晨三四點才結束的荒謬情事。因此那一天很難確定垃圾車到底什麼時候會到。

    一般我們老淡水人會等到老祖轎子過去後,就將垃圾袋放在門口,清潔隊員之後會在夜深人靜中逐一清運。當然,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就等隔天再丟吧。

    另外,淡水清潔隊在10日、11日兩天的18時至20時,會在下列三處位置增設定點垃圾車與資源回收車,提供有交付垃圾需求的民眾利用,包括:

    • 淡水區學府路100巷口旁;
    • 水碓派出所前;及
    • 七條通(新生街30巷口旁)。

    粽葉如何丟垃圾車?

    雖然在端午節過後,會出現連續好幾天的餐桌上都出現粽子的恐慌支配著我們,不過還是要記得,無論是我們國家哪一種常見口味的粽子,用來包肉粽、鹼粽或素粽的粽葉,皆屬於一般垃圾,不是廚餘!請大家在丟棄粽葉時特別注意正確的垃圾分類。

    最後,讓我們對辛勞的清潔隊員們表示最深的感謝。是他們讓我們的城市保持整潔,即使在節日連假也不例外。

  • 台北捷運跨年夜42小時不收班玩轉淡水

    台北捷運跨年夜42小時不收班玩轉淡水

    每年12月31日年末到隔日1月1日元旦(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的新年跨年夜,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無數的人們聚集各城市中心,欣賞燦爛的煙火秀與演唱會,迎接新的一年。

    為了方便大家的交通安排,臺北捷運公司將在民國112年(2023年)12月31日(週日)6時起至民國113年(2024年)1月1日(週一)24時,連續42小時不打烊,提供各路線的不中斷服務(小碧潭支線及新北投支線除外)。

    為了讓您更方便地搭乘台北捷運,我們在這裡為您整理了各路線的跨年夜車班時刻表,讓您可以適時規劃您的行程或是替代路線。

    板南線

    • 19時至2時:平均班距2-3分鐘
    • 2時至6時:平均班距12分鐘

    淡水信義線

    • 19時至2時:平均班距3分鐘
    • 2時至6時:平均班距12分鐘

    松山新店線

    • 19時至2時:平均班距6-8分鐘
    • 2時至6時:班距12分鐘

    中和新蘆線

    • 19時至2時:平均班距4-5分鐘
    • 2時至6時:班距12分鐘(重疊區間大橋頭-南勢角6分鐘)

    文湖線

    • 19時至2時:班距2-3分鐘
    • 2時至6時:班距8-12分鐘

    小碧潭支線及新北投支線

    • 不提供跨年夜服務,請改搭其他路線

    另外,請注意鄰近跨年活動現場的市政府站及台北101/世貿站,則視車站人潮狀況,適時採取部分列車過站不停措施,屆時請旅客提早於國父紀念館站、信義安和站下車,步行前往會場。

    如果您想避開人潮,享受一個寧靜而浪漫的跨年夜,那麼淡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淡水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海濱小鎮,有著美麗的河岸風光,豐富的在地美食,和獨特的人文風情,而且在漁人碼頭還有特別活動和煙火秀。台北捷運和淡水人網站,祝您有一個開心搭捷運,玩轉淡水的跨年夜,迎接民國113年(2024年)的到來!

  • 淡水傳統色 – 暮色紅(Dusk Crimson)

    淡水傳統色 – 暮色紅(Dusk Crimson)

    當談到淡水,人們往往想到那令人心曠神怡的夕陽。有一個色彩在淡水裡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暮色紅(Dusk Crimson)」。

    淡水紅的自然與文化之美

    淡水被譽為台灣八景之一,而夕陽正是這片風景的明星。

    夕陽時分,海面映照出的色彩恰巧呈現出淡水紅的光暈。

    這個色彩擷取了夕陽中橙紅色調的靈感,將這片美麗的景色凝固在一種獨特的色調中。

    它是夕陽的一部分,也是淡水的一部分,融合了大自然的美與人文的韻律。

    這種深具代表性的色彩,讓淡水在人們心中綻放出獨特的魅力,成為台灣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傳統色彩的在地文化

    淡水紅(Tamsui Red)充分體現了色彩學與文化特色的完美融合,承載著淡水的豐富歷史和文化。

    淡水自古以來就是台灣重要的港口之一,它的紅色映襯著過去與現在的交匯點,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的種種。

    紅色在中華文化中也代表了喜慶和祝福,反映了當地居民對生活的熱情和樂觀。

    結語

    淡水傳統色的「暮色紅(Dusk Crimson)」並不僅僅是一種顏色,它是淡水的一種情感和象徵,凝聚了夕陽、海洋、文化和歷史的深邃。

    這個色彩充滿生機與魅力,正如淡水本身一樣。它呼應著這個地方獨有的風景和故事,成為淡水人生活風格的生動寫照。

    這種特殊的紅色,讓淡水的美麗得以綻放,也深深地刻在了遊客和當地人的心中。

    是的,淡水紅不僅僅是一種顏色,它是一種情感的體現,一種文化的象徵,蘊含著這座迷人小鎮無盡的魅力。

  • 淡水老街神秘的深夜機車路倒事件

    淡水老街神秘的深夜機車路倒事件

    昨日(民國112年11月12日)凌晨12點,正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淡水最古老的商業街「重建街」發生一起詭異事件。

    整條重建街沿路,被發現一共有六台機車傾倒在地上,並散發出陣陣汽油味道。在吹拂著寒風的黑夜裡,形成了一幅不尋常的畫面。

    在當地民眾發現並報警後,警方約在18分鐘後趕到現場展開調查。警察在抵達後,除了將這些摩托車扶正以維持交通順暢外,還進行了現場拍照紀錄,以留下這一特殊事件的證據。

    我們也成功取得了重建街事件現場的照片,照片顯示這六輛機車像是被人刻意推倒,勻稱躺在地上的情況,引起當地居民和路過市民的關注與討論。當地人也表示住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狀況。

    警方尚未透露老街機車路倒事件的具體原因,但他們表示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居民們紛紛猜測可能是一場低劣的惡作劇、酒醉惡搞或是其他不明原因所致。

  • 淡海輕軌的天花板竟然漏水啦

    淡海輕軌的天花板竟然漏水啦

    淡海(Danhai LRT)輕軌自從107年12月23日開始運營以來,一直是新北市交通系統的一大亮點,也是中華民國全國除了高雄外的臺灣島上第二條輕軌建設。

    然而,9月初一次的雨天,在搭乘時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我竟然看到車廂天花板上已經出現了漏水現象,一滴滴的從空中落到我身旁的靠窗座位前,著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在一個本應該是舒適的車廂中,看到天花板上的雨水滴下來,無疑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經歷,影響了乘坐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的舒適度。

    雖然當下無法確定是車頂破洞滲漏水,或是冷氣管道的冷凝水,但都不應該發生在一個營運不到5年的年輕列車裡。

    雖然淡水是個濕度較高,海風侵蝕嚴重的地區,而且沿著海岸線佈設的輕軌軌道,可以想到會比高雄輕軌更難維護。

    然而不可否認,淡海輕軌已經是一個相對新的交通系統,理應能夠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換言之,這種漏水問題的出現可能表明,車輛或車站的建設存在某些潛在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

    這情況不僅對乘客的體驗構成了困擾,還可能對車輛內部的設備和電子系統造成慢性損害,關係到輕軌系統的長期運營和維護成本。

    淡水人鼓勵相關當局積極對待這一問題,進行檢查和維修,以確保淡海輕軌的運營能維持高品質服務。讓在地區民和遊客都能享受一個無憂無慮的車程,而不必擔心雨水的侵擾。

  • 淡水:融合傳統和現代的珍貴歷史文化小鎮

    淡水:融合傳統和現代的珍貴歷史文化小鎮

    淡水(Tamsui,又譯作Tanshui, Danshui),自古以來就是臺灣島歷史發展的重要人文地區,近代更成為臺灣島對外貿易和國際關係的重要港口。最早的人文活動信史紀錄,甚至可追溯至古中國的三國時期,有東吳船隻往來淡水、八里等地,替當時還處於石器時代的南島語族帶來文明的開端。

    淡水這個名稱是由漢人引入的,從16世紀中葉開始,臺灣島北部的名稱漸漸從「小琉球」轉變為「雞籠」和「淡水」。根據陳宗仁的考證,「淡水」一詞與鹹水湖形成對比,鹹水湖的水是可以飲用的,所以當時中國的船隻在航行各地時需要補充淡水,「淡水」這個地名的意思是可以停留並補充淡水的地方。

    17世紀時,西方殖民勢力進入東亞,臺灣島成為東亞貿易轉運站的角色,作為臺灣島北方重要的河港,淡水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因此在西方人所編製的地圖和文獻中,淡水這個名字也經常出現,拼法有Tanchui、Tamchuy(西班牙語)、Tamsuy(荷蘭語)等,都是從淡水的音轉換而來。這表明在17世紀時,「淡水」這個名字已經被接受為慣用詞。不過當時的「淡水」範圍大致指的是淡水河口附近的海域、淡水港及其周邊地區。

    關於「滬尾」這個名字,一直以來有多種說法。在甲午戰爭後,日本侵略殖民臺灣島和澎湖群島,為了確定統治領域的明確範圍,在進行近代化的治理時,開始進行對臺灣各地地理總說、地名考證和行政沿革總說等資料的整理與掌握,因此各種地名辭典和行政管轄範圍的編纂陸續出現。

    1909年出版的伊能嘉矩所編纂的《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臺灣》就是其中一部提到滬尾的文獻。伊能嘉矩對滬尾地名的變遷進行了考究,他列舉了清代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中出現的「虎尾」和1764年《續修臺灣府志》中出現的「滬尾」,說明這兩種寫法不同,但它們的意義都是源自於居住在淡水及沿海地區的原住民的音轉(音近似HOBE)。

    在古早時期,「淡水」是一個總稱,指的是淡水河口和淡水港,甚至更早期時指的是整個臺灣北部地區。而「滬尾」則是一個村落的名字,後來「淡水」和「滬尾」並存,到了日本時代,「淡水」正式取代了「滬尾」的名字,並延續至今。但是日本時代的淡水郡還包括了現在的三芝、石門、八里等地區,也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大淡水地區。

    這些關於淡水和滬尾的名稱變遷和來源的資料提供了對於淡水地區歷史演變的一個了解。淡水作為臺灣歷史上的重要地區,不僅在人文和經濟發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有著豐富的文化和地理意義。通過對淡水的名稱由來的探究,我們更能深入了解這個地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淡水至今仍然是中華民國一處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擁有迷人的風景、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美食。遊客可以欣賞到淡水老街的古色古香,品味道地的小吃,並且沿著淡水河享受美麗的河岸風光。淡水港口也保留著悠久的歷史,是遊船和遊艇的重要停靠地點。

    淡水的歷史和故事為這個地區增添了一層神秘感和魅力,吸引著許多遊客和歷史愛好者前來探索。淡水的獨特性和豐富性使其成為一個值得一遊的地方,既能感受到悠久的歷史底蘊,又能享受到現代的便利和魅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淡水和滬尾的名稱由來,淡水還有許多其他值得一提的歷史和文化特色。在19世紀,淡水成為了西方列強的貿易據點,許多歐洲國家的商人和傳教士在此建立了居住和商業據點。這種跨文化的交流和影響使得淡水成為了一個多元而富有活力的地區。

    此外,淡水還擁有許多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如紅毛城、淡水老街、觀音山和淡水漁人碼頭等。這些景點不僅展示了淡水的歷史和文化,還提供了絕佳的觀景點和拍照機會,吸引著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

    對於喜歡自然和戶外活動的遊客,淡水也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你可以沿著淡水河自行車道騎行,欣賞河岸風光,或者到附近的山區進行登山和遠足活動。無論你是喜歡城市探險還是大自然探索,淡水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最後,淡水還以其美食聞名。這裡有許多傳統的小吃和特色料理,如阿給、淡水魚丸和鐵蛋等,讓你品味到地道的臺灣風味。在淡水的夜市和餐廳中,你可以品嚐到各種美味的食物,滿足你的味蕾。

    總之,中華民國臺灣省新北市的淡水小鎮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和風景的地方,吸引著遊客和探索者。它的獨特性和豐富性使其成為一個不可錯過的旅遊目的地。無論你對歷史感興趣還是追求美食和自然,淡水都能帶給你一個難忘的旅行體驗。來淡水,探索它的故事,感受它的魅力,並帶回美好的回憶。

  • 政商勾結?沙崙海水浴場被迫轉型私人場域,消逝的美麗淡水天際線。

    政商勾結?沙崙海水浴場被迫轉型私人場域,消逝的美麗淡水天際線。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不禁對於民進黨政府和商人的行為感到憂心忡忡。他們似乎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破壞淡水這片美麗的風景。例如近日最富爭議的事件之一,便是對於淡水沙崙海水浴場的重新啟用計劃。

    政客們竭力主張將曾經停止營業的淡水沙崙海水浴場改建成一個只有特定人才能申請入駐的新創園區,這種做法卻更讓人懷疑是否以合法的名目,將公眾場所轉化成半私人場域。更令人困惑的是,為什麼只是為了替新創團隊找空間,卻還得讓他們享有夕陽和沙灘等罕見美景。

    這樣近乎圖利特定人士的計劃實在荒謬不已。我們不能不懷疑,政府是否將特定人的私利置於大眾利益之上。這種半私人化的做法,明顯地剝奪了大眾享受淡水美麗風光的權益。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政府將這樣一個擁有奢侈美景的地方,限制只有少數特定人才能享受呢?這是否只是為了政客自身的利益而捨棄了大眾權益?

    儘管這些計劃還未正式啟動,然而旁邊的土地卻是已經開始整地,準備蓋起總共四棟各達20層以上的大型商業飯店。而我們都知道,商人的嗅覺永遠會比一般人快。

    這片土地位於鄰近海景的第一排,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鄰近的竹圍可以限制高樓建築的高度,保持天際線的美好,反而在淡水卻隨意蓋起高樓大廈呢?

    這樣的做法將破壞美麗的淡水天際線,讓民眾從海灘上再也無法看到大屯山的壯麗景色。

    淡水是一個充滿著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地方,而這些獨特的特質正是吸引遊客和居民的原因之一。然而,政府和商人似乎只顧著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保護這片土地的長遠價值。我們強烈呼籲政府和相關單位,要慎重考慮他們的計劃,保護淡水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以確保這個地方能夠持續地綻放著獨特的魅力。

    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像對待竹圍一樣,設定高樓建築的限制,並確保淡水的天際線不受破壞。讓我們一同努力,守護這片美麗的土地,使淡水能夠繼續成為我們驕傲的寶藏,讓大眾都能共享這份獨特之美。

  • 淡水、新莊、林口7月新增10路段路邊收費停車格

    淡水、新莊、林口7月新增10路段路邊收費停車格

    新北市政府繼4月份在淡水、汐止等多地區路段停車格納入收費管理後,7月開始又將在淡水、新莊、林口等地區計10路段追加收費停車格設計,民眾反應兩極。

    其中,淡水區的中山北路、新市二路、濱海路,新莊區的化成路、以及林口區的文化北路、文化一路、興林路等10條路段原本路邊停車格,從7月3日起將開始收費管理,以解決長時間佔用停車位的問題,並落實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交通局停車營運科科長許芫綺表示,淡水區淡海新市鎮之前規劃部分路邊停車格是為了提供臨時停車的功能,但近來居民反映大型工程車輛常佔用這些停車位,而林口區某些道路因為未繪設紅黃線,也被固定車輛長時間佔用,甚至成為私人車位或二手車商的使用場所。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交通局在考量不影響行車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選擇了適當的地點繪設路邊停車格位,並實施收費管理,以杜絕長時間佔用停車位的情況,同時提高停車位的周轉率。

    這次納入收費管理的路段包括淡水區中山北路2段、新市二路3段172巷、濱海路1段306巷60弄、濱海路2段202巷、濱海路3段148巷和濱海路3段148巷50弄,以及新莊區化成路的路邊汽車停車格。收費時間設定在平日的週一至週五上午7時至晚上8時。其中,淡水區中山北路2段和新莊區化成路的收費標準為每半小時10元,其餘路段則是每4小時開單1次,每次收費30元。

    淡水區濱海路3段148巷(圖片由新北市府提供)。
    淡水區濱海路3段148巷(圖片由新北市府提供)。

    另外,林口區文化北路1段476巷、文化一路1段142號旁巷道以及興林路的收費時間則為平日的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至晚上6時,每半小時收費10元。

    交通局提醒駕駛人在收費路段停車後,若未看到繳費單或已過期的繳費單,可以利用行動支付App或透過全國繳費網線上查詢和繳費,也可以進入中華民國臺灣省新北市政府交通局的「路邊停車費查詢服務網」進行查詢。

    這項新措施的實施旨在解決淡水區和其他相關區域停車位被佔用的問題,提高停車位的利用效率,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停車環境。希望藉由使用者付費的原則,能夠促使車主適度使用停車位,確保公平合理的停車秩序。

    附錄

    1. 淡水路邊收費停車場之路段資訊
    2. 淡水、八里免費停車位被取消,4月起納入收費管理
    3. 淡水免費停車場、收費停車場一覽表(汽車、機車停車場)
    4. 淡水交通指南(大眾交通運輸工具)